堅字概述
〔堅〕字拼音是(jiān),部首是土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堅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臤、土”。
〔堅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臤( qiān ),从土。「臤」,金文象以手拉「臣」( 屈服的奴隸 )。從「土」,表示土質堅硬。本义是泥土堅硬。
〔堅〕字仓颉码是SEG,五笔是AHNF,四角号码是77104,郑码是HXB。
〔堅〕字的UNICODE是U+580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533,UTF-32:00005805,UTF-8:E5 A0 85。
〔堅〕字异体字是䋗、坚、臤、𡉢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武英殿刻本: 第541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32頁,第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64頁,第5字
音《廣韻》:古賢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經天切,𡘋音肩 —— 實也、固也、勁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實堅實好。《禮・月令》:季冬之月,冰澤腹堅。
义又,將在中軍曰中堅。《後漢・光武紀》:衝其中堅。
义又,姓。見《姓苑》。
义又,《諡法》:彰義掩過曰堅。
音又,叶居銀切,音巾。《後漢・雷義傳》:鄕里語曰:膠桼自謂堅,不如雷與陳。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愛日堂藏本: 第117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2頁,第17字
《禮・月令》季冬之月,冰澤腹堅。
謹照原文冰澤改水澤。
注解
〔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堅〕字拼音是jiā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臤、土。
〔堅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臤( qiān ),从土。「臤」,金文象以手拉「臣」( 屈服的奴隸 )。從「土」,表示土質堅硬。本义是泥土堅硬。
〔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ān] ⑴ 牢固,結實,硬⑵ 不動搖,不改變⑶ 牢固、結實的東西或陣地⑷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古賢切頁碼第93頁,第2字續丁孫
堅
剛也。从臤从土。
附注王筠句讀:「當云从土、取,臤亦聲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激賢反頁碼第251頁,第7行,第2字述
剛也。從臤,從土。
鍇注臣鍇曰:「剛,土也,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古賢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471頁,第1字許惟賢第211頁,第4字
土剛也。
段注土字今補。《周禮・草人》。騂剛用牛。《九章筭術》。穿地四。爲壤五。爲堅三。引伸爲凡物之剛。如云臤堅也是也。
从臤土。
段注按緊,堅不入糸,《土部》者。說見句《丩部》下。古賢切。十二部。
白话解释
坚,堡垒牢固。字形采用“臤、土”会义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從戰國文字到篆文、隸書、楷書,皆從土、從臤。戰國、秦漢簡帛文字,臤所從的「又」有的替換為「攴」,「土」旁有的替換為「?」;所從之「臣」作「」,中筆貫穿上下,與篆文小異,至晉、唐碑刻始定形為「
」,而篆文「臣」字即今楷書之所本。段注本《說文‧土部》:「土剛也。从臤、从土。」本義為土地堅硬。《說文》以為從臤、從土的異文會意。實則「堅」字從土,表示與土質相關;從臤表示音讀,兼表「臤」字本有的「堅固」、「堅硬」義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規範字作「坚」,所從的「臤」作「
」,是偏旁類推。教育部標準字作「堅」。
堅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84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54頁,第5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02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24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18頁,第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420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718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685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612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74頁,第12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23頁,第1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916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3540頁【補遺】第16526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290頁,第5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51頁【崇文】第100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357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519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319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