命字详情
命
命字概述
〔命〕字拼音是(mìng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命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亼、叩”,五行属水。
〔命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口从令。表示用口发布命令。本义是指派;发号。
〔命〕字仓颉码是OMRL,五笔是WGKB,四角号码是80627,郑码是ODJY,中文电码是0730,区位码是3592。
〔命〕字的UNICODE是U+547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629,UTF-32:0000547D,UTF-8:E5 91 BD。
〔命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168,属常用字。
〔命〕字异体字是名、𠇭、𠇮、𠋒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26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83頁,第1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1頁,第7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眉病切,鳴去聲。《說文》:使也。《書・堯典》:乃命羲和。
义又,《玉篇》:敎令也。《書・大禹謨》:文命敷于四海㊟〔「于」,原文作「於」〕。【傳】言其外布文德敎命。〈說命〉:王言惟作命。《易・泰卦》:自邑吿命。《增韻》:大曰命,小曰令。上出爲命,下稟爲令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命,吿也。
义又,《易・乾卦》:各正性命。【疏】命者,人所稟受。〈說卦〉:窮理盡性,以至于命。【註】命者,生之極。《左傳・成十三年》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,所謂命也,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,以定命也。【疏】命雖受之天地,短長有本,順理則壽考,逆理則夭折,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法則以定此命,言有法,則命之長短得定;無法,則夭折無恆也。
义又,《詩・周頌》:維天之命,於穆不已。【箋】命,猶道也。
义又,《詩・周頌》:夙夜基命宥密。【傳】命,信也。【疏】信順天命。
义又,《周禮・春官・大祝》作六辭,以通上下親疏遠近。一曰祠,二曰命。《論語》:爲命,裨諶草創之。【註】命,謂政令盟會之辭也。
义又,《周禮・春官・大宗伯》:典命。【註】命,謂遷秩羣臣之書。
义又,星名。《周禮・春官・大宗伯》:司命。【註】文昌第四星。
义又,〈周語〉:襄王賜晉惠公命。【註】命,瑞命。諸侯卽位,天子賜之命圭,以爲瑞節。
义又,〈周語〉:襄王賜。晉文公命。【註】命,命服也。諸侯七命,冕服七章。
义又,《前漢・張耳傳》:嘗亡命遊外黃。【註】師古曰:命者,名也。脫名籍而逃亡。
义又,《前漢・李陵傳》:射命中。【註】師古曰:所指名處,卽中之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計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召也。
音又,叶眉辛切,音珉。《詩・鄘風》:乃如之人也,懷昏姻也㊟〔「昏」,原文作「昬」〕,大無信也,不知命也。又,〈大雅〉:保右命之,自天申之。〇【按】朱子皆叶彌幷反,幷在庚韻,難與眞韻相叶,疑應作彌賔反。
音又,叶漭去聲。郭璞《山海經・不死國贊》:有人爰處,員丘之上,赤泉駐年,神木養命。
音又,《禮・大學》:舉而不能先,命也。【註】命讀爲慢,聲之誤也。【釋文】命音慢,武諫反。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愛日堂藏本: 第92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1頁,第10字
《論語》爲命裨諶草創之。〔註〕命,謂政令盟會之辭也。
謹照原文註改疏。
注解
〔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命〕字拼音是mì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亼、叩。
〔命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口从令。表示用口发布命令。本义是指派;发号。
〔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ìng] ⑴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⑵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、寿数等⑶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⑷ 给予(名称等)⑸ 指派,使用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眉病切頁碼第41頁,第28字續丁孫
命
使也。从口从令。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按:諸彝器令、命通用,蓋本同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眉慶反頁碼第126頁,第5行,第2字述
使也。從口、令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眉病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25頁,第6字許惟賢第99頁,第11字
使也。从口令。
段注令者,發號也。君事也。非君而口使之。是亦令也。故曰命者,天之令也。眉病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令亦聲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以天令引申為命運。
以天令(?)引申為命運。
白话解释
命,使令。字形采用“口、令”会义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命字字形從卩、從倒口。卩為人跪坐之形,是指發號司令者;倒口,指發布命令。甲骨文命、令二字同形,金文又加口形,形成從口、令聲。戰國文字、篆文、隸書、楷書都承金文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義。
命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6頁,第1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7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03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4頁,第7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7頁,第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66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09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773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5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頁,第1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3頁,第9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25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138頁【補遺】第1630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345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5頁【崇文】第49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8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64頁,第7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34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8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