卒字概述
〔卒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zú、cù),部首是十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卒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𠅃、十”,五行属金。
〔卒〕字造字法是指事。小篆字形,在“衣”上加一点标记,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。本义是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。衣上著有标记,以区别于常人。
〔卒〕字仓颉码是YOOJ,五笔是YWWF,四角号码是00408,郑码是SOOE,中文电码是0586,区位码是5568。
〔卒〕字的UNICODE是U+535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330,UTF-32:00005352,UTF-8:E5 8D 92。
〔卒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217,属次常用字。
〔卒〕字的近义词是亡、兵、殁,反义词是生,异体字是䘚、倅、卆、𠥾、𣨛、𨒳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十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62頁,第1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56頁,第2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6頁,第16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藏沒切,尊入聲。《說文》:隸人給事者。《周禮・地官・小司徒》: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。五人爲伍,五伍爲兩,四兩爲卒。
音又,《唐韻》:子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卽聿切;《正韻》:卽律切,𡘋音啐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盡也。【疏】終盡也。《詩・衞風》:畜我不卒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:巳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大夫死曰卒。
音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倉沒切;《韻會》:蒼沒切,𡘋村入聲。《廣韻》:急也。《韻會》:匆遽之貌。《前漢・司馬遷傳》:卒卒無須臾之閒。〈趙充國傳〉:則亡以應卒。【註】卒謂暴也。
音又,與倅同,音翠 —— 副貳也。《禮・燕義》:庶子,官職,諸侯,卿大夫,士之庶子之卒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崒亦作卒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將遂切,音翠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雕題之士,鏤身之卒;比飭虬龍,蛟螭與對。
音又,叶昌悅切,音測。蘇轍〈功臣寺〉詩:流傳後世人,談笑資口舌;是非亦已矣,興廢何倉卒。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下 部首:十部
愛日堂藏本: 第79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0頁,第24字
《左思・吳都賦》雕題之士,鏤身之卒。比飭虬龍,蛟螭與對。
謹照原文比飭改比飾。
注解
〔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十部。
〔卒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ú、c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𠅃、十。
〔卒〕字造字法是指事。小篆字形,在“衣”上加一点标记,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。本义是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。衣上著有标记,以区别于常人。
〔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ú] ⑴ 兵⑵ 旧称差役⑶ 死亡⑷ 完毕,终了⑸ 终于㈡ [cù] ⑴ 同“猝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臧沒切頁碼第274頁,第21字續丁孫
䘚
異體卒、卆
隸人給事者爲卒。卒,衣有題識者。
附注桂馥義證:「當云『隸人給事者為卒』,後人加『衣』字。《一切經音義》十一(引)《說文》云:『隸人給事者曰卒。』」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本訓當為衣名,因即命箸此衣之人為卒也。古以染衣題識,若『救火衣』及『亭長箸絳衣』之類。亦謂之褚。今兵役民壯,以絳緣衣,當胸與背有題字,其遺制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臧勃反頁碼第703頁,第4行,第2字述
隸人給事者衣爲卒。卒衣有題識者。
鍇注臣鍇按:《吕氏春秋》:「鄧析教鄭人訟十襦,火獄卒題。」題識若今救火衣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臧没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586頁,第2字許惟賢第695頁,第2字
𣜩人給事者爲卒。
段注俗本者下有衣字。宋本及《御覽》、《韵會》、《玉篇》皆無。此謂人也。非謂衣也。《方言》。楚東海之閒亭父謂之亭公。卒謂之弩父。或謂之褚。注曰:卒者,主擔幔弩導幨。因名。
古㠯染衣題識。故从衣一。
段注此十字依《韵會》所據小徐本。衣有題識。如《左傳》云:叔孫氏之甲有物。杜云:物,識也。幑字下云:若今救火衣。《周禮》司常注云:今亭長箸絳衣。此亭卒以染衣題識之證也。从一者,象題識也。臧没切。十五部。
白话解释
卒,隶役听差者穿的衣服上写着“卒”字。卒,是隶役衣服上标记其听差身份的符号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從衣,表示衣服;為衣服上的題識符號;從金文到楷書皆從衣,並於衣下加一橫線題識。於衣服上加上題識符號,所以區別常人穿著的衣服。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。
卒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40頁,第1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91頁,第7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25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53頁,第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33頁,第1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203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060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214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777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14頁,第3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45頁,第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856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467頁【補遺】第17266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485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726頁【崇文】第290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133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666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617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806頁,第1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