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字详情
雷
雷字概述
〔雷〕字拼音是(léi),部首是雨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雷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雨、田”或“⻗、田”,五行属水。
〔雷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,中间象闪电,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。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。小篆变成了会意字,从雨,下象雷声相连之形,表示打雷下雨。本义是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。
〔雷〕字仓颉码是MBW,五笔是FLF,四角号码是10601,郑码是FVKI,中文电码是7191,区位码是3255。
〔雷〕字的UNICODE是U+96F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8647,UTF-32:000096F7,UTF-8:E9 9B B7。
〔雷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884,属常用字。
〔雷〕字异体字是㗊、䨓、擂、畾、靁、雷、𤳳、𤴌、𤴐、𤴑、𩂩、𩄣、𩇓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283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72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62頁,第7字
音《唐韻》:魯回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盧回切,𡘋音罍。《說文》本作靁,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。从雨,畾聲,象回轉形。《易・說卦》:震爲雷。《禮・月令》:仲春,雷乃發聲。
义又,《禮・曲禮》:毋雷同。【註】雷之發聲,物無不同時應者。人之言當各由已㊟〔「由已」,「已」字形誤,藝文印書館《十三經》字作「己」〕,不當然也。
义又,司馬相如〈大人賦〉:左𤣥冥而右黔雷。【註】黔雷,黔嬴也,天上造化神名。
义又,《周禮・地官・鼓人》:以雷鼓鼓神祀。【註】雷鼓,八面鼓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:雷門,會稽城門有大鼓,聲聞百里。《前漢・王尊傳》:毋持布鼓過雷門。
义又,《南部新書》:胡琴,大曰大忽雷,小曰小忽雷。
义又,山名。《書・禹貢》:壷口雷首。【疏】雷首,在河東蒲坂縣南。
义又,澤名。《書・禹貢》:雷夏既澤。【傳】雷夏,澤名。
义又,漢侯國名,在東海。見《史記・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》。
义又,外國名。《前漢・西域傳》:無雷國王冶盧城。
义又,州名。《韻會》:在廣西,其山爲雷所震,水流爲江。唐置雷州。
义又,姓。《前漢・淮南衡山王傳》:郎中雷被。
音又,音纍。《楚辭・九歌》:駕龍輈兮乗雷,載雲旗兮委蛇。〈晉語〉:靑陽,方雷氏之甥也。【註】方雷,西陵氏之姓。黃帝娶於西陵氏之子,曰纍祖,實生靑陽。雷、纍同。〇【按】〈晉語〉註:雷有纍音,非止叶音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魯水切,音壘 —— 推石下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盧對切,音類 —— 本作礧,或作壘、礌、檑。《𡌨蒼》:推石自高而下也。《周禮・秋官・職金》〔註〕:槍雷,椎椁之屬。【釋文】劉音誄。沈云當爲礌,郎對反。《前漢・鼂錯傳》具藺石〔註〕:如淳曰:藺石,城上雷石。師古曰:雷,來內反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擊鼓曰雷。〈古樂府〉:官家出遊雷大鼓。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中 部首:雨部
愛日堂藏本: 第803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7頁,第14字
又姓。《前漢・淮南衡山王傳》郎中雷被。
謹按漢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合爲一卷,郑此引係淮南王傳中語,應省衡山字。改又姓也前漢淮南王安傳。
注解
〔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雨部。
〔雷〕字拼音是lé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⻗、田。
〔雷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,中间象闪电,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。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。小篆变成了会意字,从雨,下象雷声相连之形,表示打雷下雨。本义是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。
〔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éi] ⑴ 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,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⑵ 军事用的爆炸武器⑶ 〔~池〕古水名,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。现用于成语“不敢越~~一步”,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。⑷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魯回切頁碼第384頁,第2字續丁孫
靁
異體雷
陰陽薄動靁雨,生物者也。从雨,畾象回轉形。
𩂩
古文靁。
𤴐
古文靁。
𩇓
籒文。靁閒有回;回,靁聲也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商文字从申(電之初文)、从輪形,會閃電時發出如車輪輾過的聲音。輪形或簡化為菱形、點形、口形;申形也變化多端,漸漸簡化而消失。後加『雨』,變而為形聲字。輪形由二至四,戰國以後又減為三、二,隸楷多从一輪,輪形也漸變為田形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來堆反頁碼第931頁,第4行,第2字述
陰陽薄動,靁雨生物者也。從雨,畾象回轉形。
鍇注臣鍇曰:「陰陽相盪薄。《易・繫》曰:『雷,風相薄,雷出則萬物出也。』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931頁,第5行,第1字述
籒文靁間有回。回,靁聲也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931頁,第5行,第2字述
古文靁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931頁,第5行,第3字述
亦古文靁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魯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284頁,第3字許惟賢第994頁,第2字
𩃬昜薄動生物者也。
段注各本作陰陽。今正。動下各本有靁雨二字。不辭。今依《韵會》本正。薄音博。迫也。陰陽迫動,卽謂靁也。迫動下文所謂回轉也。所以回生萬物者也。
从雨。畾象回轉形。
段注許書有畕無畾。凡積三則爲眾。眾則盛。盛則必回轉。二月陽盛。靁發聲。故以畾象其回轉之形。非三田也。韵書有畾字,訓田閒。誤矣。凡許書字有畾聲者,皆當云靁省聲也。魯回切。十五部。凡古器多以回爲靁。
籒文靁。閒有回。
段注當作畾閒有回。奪畾。
回,靁聲也。
段注說畾閒有回之意。
古文靁。
古文靁。
雷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58頁,第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967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2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02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55頁,第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670頁,第6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826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659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435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01頁,第1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83頁,第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028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322頁【補遺】第1772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362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00頁【崇文】第399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637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814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327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062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