铡字详情

zháㄓㄚˊ
二级汉字次常用字通用字

钅部

11画

6

17画 (鍘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OPBON

PLKD

82700

9484

5301

U 94E1

QMJH

撇、横、横、横、竖提、竖、横折、撇、点、竖、竖钩

铡字概述

〔铡〕字拼音是(zhá),部首是钅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铡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钅、则”,五行属金。

〔铡〕字仓颉码是OPBON,五笔是QMJH,四角号码是82700,郑码是PLKD,中文电码是9484,区位码是5301

〔铡〕字的UNICODE是U+94E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8113,UTF-32:000094E1,UTF-8:E9 93 A1。

〔铡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4871,属次常用字

〔铡〕字异体字是𠝝𨮰𨰉

汉字解释

zháㄓㄚˊ

基本解释

一种切草或切其他东西的器具,称“铡刀”。
用铡刀切东西。~草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(形声。从金,则声。从金,表示是金属制品。本义:铡刀) 同本义 fodder chopper。古谓之鈇,今谓之铡。也用作刑具将铜铡来,切了你那颅头。——元· 李直夫《虎头牌》
动词
用铡刀切碎、切成小块 。
chop;
铡草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145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314頁,第6

標點整理本: 第1301頁,第24

字彙》:士戛切,音札 —— 鍘草也。

注解

〔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

〔鍘〕字拼音是zhá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則

〔鍘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á] ⑴ 见“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