郳字详情

𭗱

ㄋㄧˊ

阝部

10画

8

15画 (郳)

左右结构

HUNL

NBRY

77227

U 90F3

VQBH 86 、 EQBH 98

撇、竖、横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撇、竖提、横折折折钩/横撇弯钩、竖

郳字概述

〔郳〕字拼音是(ní),部首是阝部,总笔画是10画

〔郳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兒、阝”或“兒、”。

〔郳〕字仓颉码是HUNL,五笔是VQBH86,EQBH98,四角号码是77227,郑码是NBRY

〔郳〕字的UNICODE是U+90F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7107,UTF-32:000090F3,UTF-8:E9 83 B3。

〔郳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ㄋㄧˊ

基本解释

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(一说在枣庄市西北)。
姓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048頁,第10

同文書局本: 第1273頁,第21

標點整理本: 第1260頁,第1

廣韻》:五稽切;《集韻》:硏奚切;《韻會》:五雞切,𡘋音倪 —— 國名。春秋・莊五年》:秋郳犁來來朝。【註】郳,附庸國也。東海昌慮縣東北有郳城。犁來,名也。後爲小邾子。

又,姓。通作倪。

注解

〔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

〔郳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兒、⻏

〔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ní] ⑴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(一说在枣庄市西北)。⑵ 姓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五雞切頁碼211頁,第22

郳齊地。从邑兒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齊高厚定郳田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擬低反頁碼545頁,第1行,第1

郳齊地。從邑兒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齊高厚定郳田。」

鍇注臣鍇按:杜預曰:『即小邾一名也,東海昌慮縣東北有郳城。』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五雞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1192頁,第3許惟賢524頁,第1

郳齊地。从邑。兒聲。

段注五雞切。十六部。

《春秋傳》曰:齊高厚定郳田。

段注《左傳》襄六年。齊矦滅萊。遷萊于郳。高厚,崔杼定其田。杜云:遷萊子於郳國。《正義》云:郳卽小邾。小邾附屬於齊。故滅萊國而遷其君於小邾。按《世本》云:邾顏居邾。肥徙郳。宋仲子注。邾顏別封小子肥於郳,爲小邾子。《左傳》曰:魯擊柝聞於邾。小邾者,邾所別封。則其地亦在邾魯。不當爲齊地。今鄒縣有故邾城。滕縣東南有郳城。皆魯地。且郳之偁小邾久矣。不應又忽𧦝爲郳也。許意郳是齊地。非小邾國。凡地名同實異者不可枚數。如許書邾非鄒國,是其例也。據傳云遷萊於郳。高厚,崔杼定其田。葢定其與萊君之田。以郳田與之也。

郳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18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539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415頁
4說文校箋第269頁,第15字
5說文考正第259頁,第20字
6說文今釋第933頁,第6字
7說文約注第1613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3473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379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65頁,第12字
11標注說文第267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2161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716頁【補遺】第16999頁
14通訓定聲第2087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568頁【崇文】第2269頁
16說文句讀第864頁
17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352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645頁,第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