匿字详情
匿
匿字概述
〔匿〕字拼音是(nì),部首是匚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匿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匚、若”或“匸、若”,五行属木。
〔匿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匚( xǐ ),若声( 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 )。“匚”表示有所藏。本义是隐藏,躲藏。
〔匿〕字仓颉码是STKR,五笔是AADK,四角号码是71716,郑码是HEGJ,中文电码是0574,区位码是3668。
〔匿〕字的UNICODE是U+533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311,UTF-32:0000533F,UTF-8:E5 8C BF。
〔匿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776,属次常用字。
〔匿〕字的近义词是藏、躲,反义词是露,异体字是匿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59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55頁,第1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4頁,第32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女力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昵力切,𡘋音㥾。《說文》:亡也。从匸,若聲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匿,微也。【註】微謂逃藏也。《廣韻》:藏也、亡也、隱也。《史記・留侯世家》:良更名姓,亡匿下邳。〈曹參傳〉:見人有細過,專務揜匿覆蓋之。〈灌夫傳〉:廼匿其家。【註】師古曰:匿,避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隂姦也。
义又,《前漢・蘇武傳》:賜武服匿。【註】孟康曰:服匿如甖,小口,大腹,方底,用受酒酪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惕得切,音忒 —— 朔而見月東方曰側匿。
注解
〔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匸部。
〔匿〕字拼音是nì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匸、若。
〔匿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匚( xǐ ),若声( 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 )。“匚”表示有所藏。本义是隐藏,躲藏。
〔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ì] ⑴ 隐藏,躲藏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女力切頁碼第424頁,第11字續丁孫
匿
亡也。从匸若聲。讀如羊騶箠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此有譌奪。當云:『讀若羊箠𨫔之𨫔』。《金部》曰:『𨫔者,羊箠耑鐵也。』說詳《金部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尼測反頁碼第1013頁,第2行,第2字述
亡也。從匸若聲。讀若羊騶箠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尼質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538頁,第1字許惟賢第1103頁,第1字
亡也。
段注《廣韵》曰:藏也。微也。亡也。陰姦也。
从匸。若聲。
段注此取雙聲爲形聲也。
讀若羊騶𥴓。
段注此有譌奪。當云讀若羊𥴓𨫔之𨫔。《金部》曰:𨫔者,羊𥴓耑鐵也。說詳《金部》。𨫔讀若至。至古音同質。匿讀若𨫔,卽讀若質也。古亦讀尼質切。在十二部。不在一部也。今音乃女力切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後作慝。
今俗作慝,《說文》無。
訓亡,今俗作慝。慝,《說文》無。
白话解释
匿,逃亡。字形采用“匚”作边旁,采用“若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、戰國文字、篆文、隸書、楷書字形都是從匸(ㄒㄧˋ xì),表示躲藏的意思;若聲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匿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40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76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0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61頁,第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04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860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126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258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689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34頁,第1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38頁,第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432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421頁【補遺】第1787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840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05頁【崇文】第441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831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531頁,第5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015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178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