迫字详情
迫
迫字概述
〔迫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pò、pǎi),部首是辶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迫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辶、白”,五行属水。
〔迫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白声。本义是逼近。
〔迫〕字仓颉码是YHA,五笔是RPD,四角号码是36300,郑码是WNK,中文电码是6612,区位码是3840。
〔迫〕字的UNICODE是U+8FE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6843,UTF-32:00008FEB,UTF-8:E8 BF AB。
〔迫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156,属常用字。
〔迫〕字异体字是廹、敀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06頁,第1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55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39頁,第2字
音《廣韻》:博白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博陌切,𡘋音百。《玉篇》:逼迫也。《廣韻》:急也。《楚辭・哀時命》:衆比周以相迫兮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》:外迫公事。
义又,《增韻》:窘也。《楚辭・遠遊》:悲時俗之迫阨兮。《後漢・朱暉傳》:惶迫伏地,莫敢動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通作柏。《前漢・張耳傳》:柏人迫于人也。武帝〈瓠子歌〉:魚沸鬰兮柏冬日。
音又,叶璧亦切,音必。馬融〈長笛賦〉:危殆險巇之所迫也,衆哀集悲之所積也。
音又,叶卜各切,音博。崔瑗〈草書勢〉:草書之法,蓋又𥳑略;應時諭指,用于卒迫。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愛日堂藏本: 第718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2頁,第39字
《楚辭・哀時命》衆比周以相迫兮。
謹照原文相迫改肩迫。
注解
〔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迫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pò、pǎi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白。
〔迫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白声。本义是逼近。
〔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ò] ⑴ 用强力压制,硬逼⑵ 接近⑶ 急促⑷ 狭窄㈡ [pǎi] ⑴ 〔~击炮〕一种火炮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博陌切頁碼第54頁,第32字續丁孫
迫
近也。从辵白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不白反頁碼第158頁,第2行,第3字述
近也。從辵白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博陌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94頁,第9字許惟賢第132頁,第7字
近也。
段注《釋言》曰:逼,迫也。逼本又作偪。許無逼偪字。葢衹用畐。
从辵。白聲。
段注博陌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白话解释
迫,逼近。字形采用“辵”作边旁,“白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從辵、白聲,隸書、楷書同。字從「辵」為義符,表示與行動有關;從「白」為聲符,不兼義,依《說文》,「白」字本義為「西方色也,陰用事,物色白」,此義與「迫」無關,故不兼義。在六書屬於形聲。
迫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05頁,第8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56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3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74頁,第1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69頁,第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37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420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045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61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43頁,第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74頁,第1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566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548頁【補遺】第1637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833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58頁【崇文】第62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14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437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99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