违字详情
违
违字概述
〔违〕字拼音是(wéi),部首是辶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违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辶、韦”或“⻌、韦”,五行属土。
〔违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韦声。本义是离开;背离。
〔违〕字仓颉码是YQS,五笔是FNHP,四角号码是35302,郑码是WBY,中文电码是6672,区位码是4605。
〔违〕字的UNICODE是U+8FD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6829,UTF-32:00008FDD,UTF-8:E8 BF 9D。
〔违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609,属常用字。
〔违〕字的近义词是背,反义词是从、奉,异体字是違、𢾁、𢾝、𣪡、𨔻、𨕸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23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62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46頁,第6字
音《唐韻》:羽非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于非切,𡘋音幃。《說文》:離也。《廣韻》:背也。《書・堯典》:靜言庸違。【註】行事則違背之也。
音又,《正韻》:避也、去之也。《易・乾卦》:憂則違之。【註】知難而避也。《禮・表記》:事君三違而不出境。【註】違猶去也。《論語》:違之,之一邦。
义又,《韻會》:奔放曰違。《左傳・宣十年》:凡諸侯之大夫違。【疏】窘迫而奔,及以禮見放,通謂之違。
义又,邪惡也、過失也。《左傳・桓二年》:昭德塞違。【註】塞違,謂閉塞邪違也。《後漢・百官志》:有違失則劾奏。
义又,蓄怨也。《書・無逸》:否則厥心違怨。【註】違怨者,怨之蓄于中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:依違,不決也。一作猗違。《前漢・律歷志》:依違以惟,未能修明。又,〈孔光傳〉:猗違者連歲。【註】猶依違也。依且違,言兩可也。
注解
〔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違〕字拼音是wéi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韋。
〔違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辵( chuò ),韋聲。本义是離開;背離。
〔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wéi] ⑴ 背,反,不遵守⑵ 不見面,離別⑶ 邪惡,過失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羽非切頁碼第54頁,第2字續丁孫
違
離也。从辵韋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字非反頁碼第156頁,第3行,第1字述
離也。從辵韋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羽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90頁,第2字許惟賢第130頁,第2字
離也。
段注《邶風》。中心有違。毛曰:違,離也。
从辵。韋聲。
段注羽非切。十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「違國七里」作距離解,尋常之違作離解。
「違國七里」作距離解,尋常之違作離解。
白话解释
违,背离。“辵”作边旁,“韦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違字初文為韋,假借為皮韋義之後,分化為違。金文字形從辵、韋聲。從辵,指行動而言;韋聲,聲兼義,取背離之意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皆承金文「從辵、韋聲」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違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03頁,第1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53頁,第9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2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72頁,第2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67頁,第1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32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412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026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54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42頁,第12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73頁,第9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556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517頁【補遺】第16361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223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56頁【崇文】第62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09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84頁,第5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409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94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