违字详情

wéiㄨㄟˊ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辶部

7画

4

16画 (違)

半包围结构

形声字

YQS

WBY

35302

6672

4605

U 8FDD

FNHP

横、横、横折钩、竖、点、横折折撇、捺

违字概述

〔违〕字拼音是(wéi),部首是辶部,总笔画是7画

〔违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辶、韦”或“、韦”,五行属土。

〔违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韦声。本义是离开;背离。

〔违〕字仓颉码是YQS,五笔是FNHP,四角号码是35302,郑码是WBY,中文电码是6672,区位码是4605

〔违〕字的UNICODE是U+8FD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6829,UTF-32:00008FDD,UTF-8:E8 BF 9D。

〔违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609,属常用字

〔违〕字的近义词是,反义词是从、奉,异体字是𢾁𢾝𣪡𨔻𨕸

汉字解释

wéiㄨㄟˊ

基本解释

背,反,不遵守。~背。~反。~犯。~法。~抗。~章。事与愿~。
不见面,离别。久~。
邪恶,过失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韦声。本义:离开;背离。
2.同本义。
leave; part;
违,离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违,远也。 —— 《尔雅》中心有违。 —— 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。传:“离也。”薄违农父。 —— 《书·酒诰》虽信美而无礼兮,来违弃而改求。 —— 《楚辞·离骚》
违别(离别);违离(离别;分离;背离);违恋(依依惜别);违阔(离别;阔别);违署(离开官署。指辞去官职);违远(远离;离别);违间(离别);违弃(离弃;丢弃);违异(离别;分离)
3.避开。
evade;
纪侯大去其国,违 齐难也。 —— 《左传·庄公四年》
违强凌弱(畏避强大,欺凌弱小);违难(避难);违避(避开;背离);违敌(避敌;纵敌);违寒(避开寒冷);违患(避开祸患);违世(避开尘世;去世)
4.违背;违反。
disobey; violate;
违,偝也。 —— 《广雅·释诂二》静言用违。 —— 《书·尧典》且其违者不过数人。 —— 《左传·哀公十四年》而违之俾不通。 —— 《礼记·大学》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。 ——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违天必有大咎。 —— 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慎勿违吾语。 —— 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与我而相违。 —— 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莫敢违。 —— 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君赐不可违。 —— 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寝食违节。 —— 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违错(违反,违背);违干(违犯;冒犯);违别(违抗);违逆(违背;不合情理);违越(违背;越轨);违心之论(与内心相违背的话);违天(违背天意);违科(不符合法令);违俗(违背世俗的习惯或观念);违常(反常,违反常理)
5.改变 。
change;
违变(改变;变故);违度(失度,反常);违程(耽误行程)
6.恨。
hate;
行道迟迟,中心有违。 —— 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岂余身之足殉兮,违世业之可怀。 —— 《文选·班固·幽通赋》
违恨(怨恨);违怨(怨恨)
7.妨碍;阻碍 。
hinder; block;
违碍(妨碍,阻碍);违拗(阻拦;执拗);违和(因身体失调而不适;生病)
名词
1.过失,错误 。
fault;
违谬(过失;谬误);违滥(失实;错误);违错(失误;错乱);违衷(失当);违舛(谬误;差错)
2.相距;距离 。
distant;
违年(过期不赴任);违欠(拖欠)
形容词
1.邪行;不正 。
evil; abnormal;
违质(本质邪恶)
2.远 。
far;
违旷(疏远;阔别)
3.差异,不一致 。
difference; divergence;
违暴(杂乱失常);违惑(错乱迷惑)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023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262頁,第11

標點整理本: 第1246頁,第6

唐韻》:羽非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于非切,𡘋音幃。說文》:離也。廣韻》:背也。書・堯典》:靜言庸違。【註】行事則違背之也。

又,《正韻》:避也、去之也。易・乾卦》:憂則違之。【註】知難而避也。禮・表記》:事君三違而不出境。【註】違猶去也。論語》:違之,之一邦。

又,《韻會》:奔放曰違。左傳・宣十年》:凡諸侯之大夫違。【疏】窘迫而奔,及以禮見放,通謂之違。

又,邪惡也、過失也。左傳・桓二年》:昭德塞違。【註】塞違,謂閉塞邪違也。後漢・百官志》:有違失則劾奏。

又,蓄怨也。書・無逸》:否則厥心違怨。【註】違怨者,怨之蓄于中也。

又,《韻會》:依違,不決也。一作猗違。前漢・律歷志》:依違以惟,未能修明。又,〈孔光傳〉:猗違者連歲。【註】猶依違也。依且違,言兩可也。

注解

〔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

〔違〕字拼音是wéi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韋

〔違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辵( chuò ),韋聲。本义是離開;背離。

〔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éi] ⑴ 背,反,不遵守⑵ 不見面,離別⑶ 邪惡,過失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下反切羽非切頁碼54頁,第2

違離也。从辵韋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四反切字非反頁碼156頁,第3行,第1

違離也。從辵韋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下反切羽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90頁,第2許惟賢130頁,第2

違離也。

段注《邶風》。中心有違。毛曰:違,離也。

从辵。韋聲。

段注羽非切。十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「違國七里」作距離解,尋常之違作離解。

「違國七里」作距離解,尋常之違作離解。

白话解释

违,背离。“辵”作边旁,“韦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違字初文為韋,假借為皮韋義之後,分化為違。金文字形從辵、韋聲。從辵,指行動而言;韋聲,聲兼義,取背離之意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皆承金文「從辵、韋聲」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違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03頁,第14字
2陳昌治本第153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129頁
4說文校箋第72頁,第20字
5說文考正第67頁,第16字
6說文今釋第232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412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102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354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42頁,第12字
11標注說文第73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556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2517頁【補遺】第16361頁
14通訓定聲第2223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56頁【崇文】第621頁
16說文句讀第209頁
17章授筆記第84頁,第5字
18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409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94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