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字详情
维
维字概述
〔维〕字拼音是(wéi),部首是纟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维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纟、隹”,五行属土。
〔维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糸( mì ),隹( zhuī )声。本义是系物的大绳。
〔维〕字仓颉码是VMOG,五笔是XWYG,四角号码是20115,郑码是ZNI,中文电码是4850,区位码是4612。
〔维〕字的UNICODE是U+7EF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500,UTF-32:00007EF4,UTF-8:E7 BB B4。
〔维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492,属常用字。
〔维〕字异体字是維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217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27頁,第1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89頁,第29字
音《廣韻》:以追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夷隹切,𡘋音惟。《說文》:車蓋維也。
义又,《博雅》:係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縶之維之。【傳】維,繫也。《公羊傳・昭二十四年》:且夫牛馬維婁。【註】繫馬曰維,繫牛曰婁。
义又,《詩・小雅》:四方是維。《周禮・夏官・大司馬》:以維邦國。【註】維,猶連結也。
义又,《儀禮・太射禮》:中離維綱。【註】侯有上下綱,其邪制射舌之角爲維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天》:太歲在巳曰屠維㊟〔「太歲在巳曰屠維」之「巳」,《爾雅・釋天》作「己」〕。
义又,《前漢・賈誼傳》:是猶度江河亡維楫。【註】維,所以繫船。
义又,《管子・牧民篇》:國有四維,一曰禮,二曰義,三曰廉,四曰恥。
义又,《淮南子・天文訓》:帝張四維,運之以斗。
义又,《楚辭・天問》:幹維焉繫。【註】維,網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維,伊維也。【註】發語辭。《韻會》:案,六經惟、維、唯三字皆通作語辭,又訓獨。《尚書》助辭皆用惟字,《詩》助辭多用維字,《左傳》助辭用唯字,《論語》助辭用惟字。新安朱氏曰:惟从心,思也;維,糸繫也;唯从口,專辭也、應辭也 —— 然皆語辭,古書皆通用之。
义又,地名。《史記・管晏列傳》:晏平仲嬰者,萊之夷維人也。【註】應劭曰:故萊夷維邑。
义又,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:漢維氾,妖巫,卷縣人。
音又,於恭切,音雍。《周禮・夏官・職方氏》:其浸盧維。【釋文】盧音雷;維,於恭反。
卷目:考證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愛日堂藏本: 第528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3頁,第8字
《楚辭・天問》幹維焉繫。〔註〕維,網也。
謹照原文網也改綱也。
《爾雅・釋詁》維,伊維也。
謹照原文改伊維侯也。
注解
〔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維〕字拼音是wé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隹。
〔維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糸( mì ),隹( zhuī )聲。本义是系物的大繩。
〔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wéi] ⑴ 系,連結⑵ 保持⑶ 綱⑷ 數學名詞,幾何學及空間理論的基本概念,通常的空間有“三維”,平面是“二維”,直線只有“一維”。⑸ 思考⑹ 以,因爲:“~子之故,使我不能餐兮”。⑺ 文言助詞,用於句首或句中⑻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以追切頁碼第437頁,第20字續丁孫
維
車蓋維也。从糸隹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以追切頁碼第1036頁,第7行,第3字述
車葢維也。從糸隹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以追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629頁,第2字許惟賢第1144頁,第1字
車葢維也。
段注車葢之制,詳於《考工記》。而其維無考。許以此篆專系之車葢。葢必有所受矣。引申之,凡相系者曰維。韍維,綬維是也。《管子》曰:禮義廉恥。國之四維。
从糸。隹聲。
段注以追切。十五部。
白话解释
维,系车盖的绳子。字形采用“糸”作边旁,采用“隹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及戰國文字左像束絲,右像隹。篆文從糸、隹聲。從「糸」,指繩子;「隹」表示音讀。隸書、楷書都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維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64頁,第1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11頁,第7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2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80頁,第1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19頁,第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917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226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450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764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45頁,第7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56頁,第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583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752頁【補遺】第1792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397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38頁【崇文】第454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893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228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211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