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字详情

ㄑㄧˇ
最常用字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走部

10画

3

10画 (起)

半包围结构

形声字

GORU GOSU

BOYY

47801

6386

3880

U 8D77

FHNV

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、撇、捺、横折、横、竖弯钩

起字概述

〔起〕字拼音是(qǐ),部首是走部,总笔画是10画

〔起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走、己”或“走、巳”,五行属木。

〔起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走,己声。本义是由躺而坐;由坐而立。

〔起〕字仓颉码是GORU GOSU,五笔是FHNV,四角号码是47801,郑码是BOYY,中文电码是6386,区位码是3880

〔起〕字的UNICODE是U+8D7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6215,UTF-32:00008D77,UTF-8:E8 B5 B7。

〔起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1789,属常用字

〔起〕字的近义词是,反义词是伏、止、落,异体字是𡆡𢀽𧺫𨑓𨑔𨑖

汉字解释

ㄑㄧˇ

基本解释

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。~床。~立。~居。~夜。
离开原来的位置。~身。~运。~跑。
开始。~始。~码(最低限度,最低的)。~步。~初。~讫。~源。
拔出,取出。~锚。~获。
领取(凭证)~护照。
由下向上,由小往大里涨。~伏。~劲。~色。
发生,产生,发动,提出。~风。~腻。~敬。~疑。~义。~诉。
长出。~痱子。
拟定。~草。
建造,建立。~房子。白手~家。
群,组,批。一~(一块儿)。
量词,指件,宗。一~案件。
自,从。~小儿就淘气。
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趋向。想~。掀~。兴( xīng )~。
用在动词后,与“”连用,表示动作开始。唱~来。
用在动词后,常与“”或“”连用,表示胜任;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。看不~。经得~检验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形声。从走,己声。本义:由躺而坐;由坐而立。
2.同本义。
stand up;
起,能立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曩子坐,今子起。 —— 《庄子·齐物论》载起载行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沔水》请业则起。 —— 《礼记·曲礼》子墨子起。 —— 《墨子·公输》吾恂恂而起。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夫起大呼。 —— 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3.又。
妇亦起大呼。
起在(起来);起舞(起身而舞。欢欣的样子);起坐(起立与坐下);起谢(起立谢过)
4.起床。
get up; get out of bed;
起视四境。 —— 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不敢同卧起。 —— 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起去(指起床);起炕(起床)
5.产生;发生。
produce; happen; take place;
自董卓以来,豪杰并起,跨州连郡者,不可胜数。 —— 陈寿《隆中对》夫齁声起。 —— 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6.又。
火起。起于远近之比例。 —— 蔡元培《图画》十日而变已起。 —— 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起骒(驴、马发情);起病(生病);起楞(一楞楞高起);起念(产生某种想法)
7.开始;开端。
start; begin;
项庄拔剑起舞。 ——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8.又。
项伯亦拔剑起舞。语从何起。 —— 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起末(始末);起票(起码);起为头(开头);起工(动工;开工)
9.源起;起因于。
cause; origin;
辛苦遭逢起一径。 —— 宋· 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诗
起首(发端;原由);起倒(说头;缘由);起本(起因;由来)
10.治愈;病愈。亦谓复苏 。
cure;
起病(庆贺病愈);起死(使病笃者复活);起禾(使禾苗直立复苏)
11.起身,动起来,采取行动。
start;
广起。 —— 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惊起一滩鸥鹭。 —— 宋· 李清照《如梦令》君起以伸其愤。 ——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起而拯之。 —— 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起车(把货物装车,起程出发);起押(押解上路);起马(骑马动身启程);起征(出征)
12.起义,起事,闹事。
insurgence; rise in rebellion;
并举而争起。 —— 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并起而亡秦族。 —— 汉· 贾谊《过秦论上》海内大乱,将军起兵江东。 —— 《资治通鉴·赤壁之战》王起师于滑。 ——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。注:“发也。”英、 霍山师大起。 —— 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13.又。
起兵不克。
起点(点兵[出发]);起碇(借指军队开拔);起首(起事)
14.隆起,凸起,耸立。
protruding;
执图诣寺,有古陵蔚起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四面峭壁拔起。 —— 明· 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石峰片片夹起。 —— 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15.又。
石块丛起。
16.草拟。
draw up;
这讣帖底稿,是那个起的呢? ——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
17.使疏松。
loosen;
春锄,起地;夏为锄草。 —— 《种谷》。石声汉校释:“起,使土疏松。”
18.扶持。
help sustain;
世相起也。 —— 《国语》。韦昭注:“起,扶持也。”
19.取[证件、书信等]。
get;
先在府县起了文书。 —— 《镜花缘》
20.兴建;建造 。
build; construct;
起屋(建造房屋);起造(建造);起冢(营造坟墓);起楼(造楼)
21.征收;征召 。
levy; collect; call up;
起差(征派);起集(征集);起动(征用)
22.使死者复活 。
bring back to life;
起尸(使死人复活);起生(死而复生)
23.举用 。
employ;
起废(重新振兴已被废弃的事物)
24.启发 。
arouse;
起予(能启发自己的观念和想法;指启发他人)
25.离开;除去 。
remove; leave the original position;
起油(除油);起钉子(拔除钉子)
26.开启,张开 。
open;
起齿(张唇露齿;开口);起张(张开;掀开)
27.搬运 。
carry;
起驳(起拨。用驳船将货物运到岸上)
28.出身。
be born of; come from;
应元起掾吏。 —— 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量词
1.群;组 。
group; lot;
一起客人;又一起乱兵。
2.批 。
batch;
分两起出发。
3.次,回 。
time;
同样的事情,一天发生数起;第二起。
4.病例;案例 。
case; instance;
两起大脑炎;五起离婚案。
介词
放在时间或处所词的前面,表示始点,相当于“”、“”、“” 。
from;
起这儿剪下来;我起北京来。
副词
1.用在动词后作为补足语,表示动作的向上方向。
used as a complement after a verb indicating the upward direction;
卷起千堆雪。 —— 宋· 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小虫跃起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跃起持之哭。 —— 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拿起雨伞就走;抬起头来一看;唱起歌,跳起舞。
2.用在动词后,常与“”、“”连用,表示能或不能经受住,够或不够标准 [used after a verb together with “”or “”as meaning ‘can afford'or ‘cannot afford']。
看得起;看不起;买得起,买不起;经不起考验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:走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907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1215頁,第15

標點整理本: 第1193頁,第4

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墟里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口𡴾切,𡘋音杞。說文》:能立也。釋名》:起,舉也,平舉體也。禮・曲禮》:請業則起,請益則起。孟子》:雞鳴而起。

又,《書・益稷》:元首起哉。【疏】言無廢事業。又,《禮・孔子閒居》:無聲之樂,氣志既起。【註】起,猶行也。

又,《禮・儒行》:雖危起居,竟信其志。【註】起居,猶舉事動作也。

又,《論語》:起予者,商也。【疏】起,猶發也。

又,姓。廣韻》:出何氏《姓苑》。

又,《韻補》叶口舉切。易林》「明德訖終,虎亂滋起」,叶上父。

又,叶去九切。徐幹〈齊都賦〉:羽族盛興,毛羣盡起;上蔽雲穹,下被臯藪。

注解

〔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走部

〔起〕字拼音是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走、巳

〔起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走,己声。本义是由躺而坐;由坐而立。

〔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ǐ] ⑴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⑵ 离开原来的位置⑶ 开始⑷ 拔出,取出⑸ 领取(凭证)⑹ 由下向上,由小往大里涨⑺ 发生,产生,发动,提出⑻ 长出⑼ 拟定⑽ 建造,建立⑾ 群,组,批⑿ 量词,指件,宗⒀ 自,从⒁ 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趋向⒂ 用在动词后,与“来”连用,表示动作开始⒃ 用在动词后,常与“不”或“得”连用,表示胜任;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墟里切頁碼48頁,第5

起

異體

起能立也。从𧺆巳聲。

𨑔

異體𨑓

𨑔古文起从辵。

附注桂馥義證:「巳聲者,《玉篇》:『巳,起也。』晉《樂志》:『巳,起也。』《白虎通・五行篇》:『太陽見於巳,巳者物必起。』」按:「巳」,聲符兼表意義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氣以反頁碼141頁,第6行,第1

𨑔能立也。從走已聲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141頁,第6行,第2

古文起,從辵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墟里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57頁,第4許惟賢114頁,第5

𨑔能立也。

段注起本發步之偁。引伸之訓爲立。又引伸之爲凡始事,凡興作之偁。

从走。已聲。

段注《五經文字》云从辰巳之巳。是。《字鑑》从戊己之己。非也。墟里切。十五部。

古文起。从辵。

白话解释

起,能独自站立。字形采用“走”作边旁,采用“已”作声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起”字,采用“辵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「起」字有從「走」、從「辵」兩種構形,走、辵俱表行動,可替換通用。楚簡從辵、己聲,與古文同;秦簡從走、己聲,則與篆文同,且為隸書、楷書之所本。《說文‧走部》:「,能立也。从走、巳聲。,古文起从辵。」從走、從辵,都用來表示行動知義;從己,表示音讀,本義是由臥而立,或由坐而立。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。

起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0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136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115頁
4說文校箋第65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59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201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364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904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310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7頁,第8字
11標注說文第63頁,第18字
12說文注箋第494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2335頁【補遺】第16332頁
14通訓定聲第699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40頁【崇文】第557頁
16說文句讀第184頁
17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209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159頁,第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