赯字详情

𭗱

tángㄊㄤˊ

赤部

17画

10

17画 (赯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GCILR

BNXJ

40265

U 8D6F

FOYK 86 、 FOOK 98

横、竖、横、撇、竖钩、撇、点、点、横、撇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竖、横折、横

赯字概述

〔赯〕字拼音是(táng),部首是赤部,总笔画是17画

〔赯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赤、唐”。

〔赯〕字仓颉码是GCILR,五笔是FOYK86,FOOK98,四角号码是40265,郑码是BNXJ

〔赯〕字的UNICODE是U+8D6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6207,UTF-32:00008D6F,UTF-8:E8 B5 AF。

汉字解释

tángㄊㄤˊ

基本解释

红色,多用指人的脸色。紫~脸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赤色。
red;
赯,赤色 —— 《广韵》
2.亦指红中带紫的脸色。
red-purple complexion;
赯,脸上红赯皮色。 —— 清· 孙锦标《南通方言疏证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:赤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905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1214頁,第18

標點整理本: 第1192頁,第6

唐韻》、《集韻𡘋徒郎切,音唐 —— 赤色。肎綮錄》:人面色紫曰赯。

注解

〔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赤部

〔赯〕字拼音是tá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赤、唐

〔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áng] ⑴ 红色,多用指人的脸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