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字详情
读
读字概述
〔读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dú、dòu),部首是讠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读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讠、卖”,五行属火。
〔读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言,卖声。本义是读书。
〔读〕字仓颉码是IVJNK,五笔是YFND,四角号码是34784,郑码是SETG,中文电码是6236,区位码是2233。
〔读〕字的UNICODE是U+8BF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835,UTF-32:00008BFB,UTF-8:E8 AF BB。
〔读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112,属常用字。
〔读〕字异体字是読、讀、𡂝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830頁,第2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185頁,第2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60頁,第20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徒谷切;《正韻》:杜谷切,𡘋音獨。《說文》:誦書也。徐鍇曰:讀,猶瀆也,若四瀆之引水也。《詩・鄘風》:中冓之言,不可讀也。【毛傳】抽也。【鄭箋】抽,猶出也。【朱傳】誦言也。《禮・文王世子》:冬讀書,典書者詔之。
义又,樂名。《周禮・春官・大司樂》〔疏〕:《孝經緯》云:祝融之樂曰屬讀。
义又,曲名。《唐書・禮樂志》:讀曲,宋人爲彭城王義康作也。
义又,官名。《唐書・百官志》:集賢殿書院有侍讀學士,掌承旨撰集文章、校理經籍。
义又,姓。見《姓苑》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大透切,音豆 —— 義同。《周禮・天官・小宰・宮正》㊟〔此當為《周禮・天官冢宰・宮正》〕〔註〕:鄭司農讀火絕之。徐音豆。又,《增韻》:句讀,凡經書成文,語絕處謂之句;語未絕而點分之以便誦詠,謂之讀。今祕省挍書式,凡句絕則點於字之旁,讀分則微點於字之中閒。
音又,《韻會》:通作投。馬融〈長笛賦〉:察度於句投。【註】《說文》曰:逗,止也。投與逗古字通,音豆 —— 投句之所止也。〇【按】此則讀與逗通,逗又與投通。
音又,叶亭歷切,音狄。蘇轍〈醉吟庵〉詩:詩成付與醉中讀,知有淸溪可終日。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愛日堂藏本: 第679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1頁,第3字
《周禮・天官・小宰宮正註》鄭司農讀火絕之。徐音豆。
謹按此天官宫正註非小宰註也,謹照原文省小宰二字。俆音豆上增釋文二字。
注解
〔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讀〕字拼音是d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賣。
〔讀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言,賣聲。本义是讀書。
〔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ú] ⑴ 依照文字念⑵ 看書,閱覽⑶ 求學⑷ 字的念法㈡ [dòu] ⑴ 舊指文章裏一句中間念起來要稍稍停頓的地方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徒谷切頁碼第69頁,第20字續丁孫
讀
異體讀
誦書也。从言𧸇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馳谷反頁碼第195頁,第4行,第1字述
誦書也。從言𧶠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讀猶瀆也,若四瀆之引水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徒谷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360頁,第2字許惟賢第162頁,第2字
籒書也。
段注籒各本作誦。此淺人改也。今正。《竹部》曰:籒,讀書也。讀與籒曡韵而互訓。《庸風傳》曰:讀,抽也。《方言》曰:抽,讀也。葢籒抽古通用。《史記》。紬《史記》石室金匱之書。字亦作紬。抽繹其義薀至於無窮。是之謂讀。故⺊筮之辭曰籒。謂抽繹易義而爲之也。尉律。學僮十七巳上始試。諷籒書九千字。乃得爲吏。諷謂背其文。籒謂能繹其義。大史公作《史記》。曰余讀《高祖》侯功臣,曰大史公讀列封至便侯,曰大史公讀秦楚之際,曰余讀諜記,曰大史公讀《春秋》暦諩諜,曰大史公讀秦記皆謂紬繹其事以作表也。漢濡注經。𣃔其《章句》爲讀。如《周禮》注鄭司農讀火絶之,《儀禮》注舊讀昆弟在下,舊讀合大夫之妾爲君之庶子女子子嫁者未嫁者是也。擬其音曰讀。凡言讀如,讀若皆是也。易其字以釋其義曰讀。凡言讀爲,讀曰,當爲皆是也。人所誦習曰讀。如《禮記》注云周田觀文王之德博士讀爲厥亂勸寧王之德是也。諷誦亦爲讀。如禮言讀賵,讀書,《左傳》公讀其書皆是也。諷誦亦可云讀。而讀之義不止於諷誦。諷誦止得其文辭。讀乃得其義薀。自以誦書改籒書而讀書者尟矣。《孟子》云:誦其詩。讀其書。則互文見義也。
从言。𧶠聲。
段注徒谷切。三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審其意味曰讀。
審真意曰讀。
白话解释
读,朗诵诗书经文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賣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從言、聲,隸書「
」形簡化為「賣」,遂與「買賣」之「賣」同形,楷書同隸書。字從「言」為義符,表示是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動作;從「
」為聲符,不兼義,依《說文》,「
」字本義為「衒(
)也」,意思是「一邊走一邊賣」,此義與「讀」義無關,因此不兼義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讀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38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95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5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93頁,第1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88頁,第20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307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529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262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459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56頁,第18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93頁,第18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703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913頁【補遺】第16426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470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92頁【崇文】第76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68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103頁,第4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732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251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