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字详情
著
著字概述
〔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zhù、zhuó、zhe),部首是艹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著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者”,五行属木。
〔著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艸,者声。“艸”长在地面上,表示显露。本义是明显,显著;突出。
〔著〕字仓颉码是TJKA,五笔是AFTJ,四角号码是44604,郑码是EBM,中文电码是5511,区位码是5488。
〔著〕字的UNICODE是U+845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879,UTF-32:00008457,UTF-8:E8 91 97。
〔著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198,属常用字。
〔著〕字异体字是着、箸、著、𣋐、𣥧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498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44頁,第2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13頁,第11字
音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陟慮切,音箸。《博雅》:明也。《中庸》:形則著。《晏子・諫上篇》:君之德著而彰。
义又,《管子・立政篇》:十二月一著。【註】著,標著也,使傰曹署著其名。《周禮・典婦功》〔註〕:書其賈,而著其物。
音又,《前漢・景帝紀》:廷尉與丞相。更議著令。【註】著,音著作之著。《晉書・職官志》:魏太和中,詔置著作郎,於此始有其官。
义又,《小爾雅》:思也。
义又,與貯通。《家語》: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。【註】著,居也。
义又,《詩・齊風》:俟我于著乎而。【傳】門屛之閒曰著。
义又,《左傳・昭十二年》:若不廢君,命則固有著矣。【註】著,位次也。《前漢・五行志》:朝內列位有定處,所謂表著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:直餘切,音除。《爾雅・釋天》:太歲在戊曰著雍。《韻會》:表著之著亦音除。
音又,《羣經音辨》:藥草也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味荎著。【註】音儲。
音又,《類篇》:陟略切,音芍 —— 被服也。《晉書・宣帝紀》:關中多蒺䔧,帝使軍士二千人,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。
义又,《儀禮・士喪禮》:幎目用緇,方尺二寸,䞓裏著組繫。【註】著,充之以絮也。《韓詩外傳》:士褐衣縕著,未甞完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直略切,音擆。《吳越春秋》:從隂收著,望陽出糶。【註】著。置也。
义又,《類篇》:附也。《前漢・食貨志》:黑子之著面。
义又,《禮・明堂位》:著,殷尊也。【註】著地無足。
义又,《前漢・張騫傳》:身毒國在大夏東南,其俗土著。【師古註】土著,謂有城郭常居,不隨畜牧移徙。《後漢・李忠傳》:流民占著者,五萬餘口。
义《直音》:俗作着。
卷目:考證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愛日堂藏本: 第603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7頁,第2字
《前漢・食貨志》黑子之著面。
謹按食貨志無此語,食貨志改贾誼傳。
注解
〔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ù、zhuó、zhe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者。
〔著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艸,者声。“艸”长在地面上,表示显露。本义是明显,显著;突出。
〔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ù] ⑴ 显明,显出⑵ 写文章,写书⑶ 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⑷ 古同“贮”,居积。㈡ [zhuó] ⑴ 附着,穿着。同“着( zhuó )”。㈢ [zhe] ⑴ 助词。表示动作、状态的持续。同“着( zhe )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陟慮切、遟倨切頁碼第143頁,第23字續丁孫
箸
飯攲也。从竹者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直助反頁碼第367頁,第6行,第2字述
飯敧也。從竹者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今俗記作筯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陟慮切、遟倨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769頁,第4字許惟賢第343頁,第4字
飯㩻也。
段注㩻各本作攲。支部攲,持去也。《危部》㩻,䧢也。㩻者傾側意。箸必傾側用之。故曰飯㩻。宗廟宥座之器曰攲器。古亦當作㩻器也。箸,《曲禮》謂之梜。假借爲箸落,爲箸明。古無去入之別。字亦不从艸也。
从竹。者聲。
段注陟慮切。又遟倨切。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飯攲也。取竹之半,故从支。段改作「飯㩻」,謬。引申為箸,筆猶箸,故可通稱,「筆之于書」「箸之于書」同。箸明當作「者」,者乃分别之詞也,故引申為「者明」。
白话解释
箸,吃饭时用来夹菜的筷子。字形采用“竹”作边旁,“者”作声旁。
箸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84頁,第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80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9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89頁,第8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77頁,第17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639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128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595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935頁,第4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14頁,第9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86頁,第1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477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851頁【補遺】第1671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745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83頁【崇文】第152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569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195頁,第10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655頁,第4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463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