茭字详情
茭
茭字概述
〔茭〕字拼音是(jiāo),部首是艹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茭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交”,五行属木。
〔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草,交声。本义是蔬类植物。
〔茭〕字仓颉码是TYCK,五笔是AUQU86,AURU98,四角号码是44408,郑码是ESOO,中文电码是5414,区位码是6090。
〔茭〕字的UNICODE是U+832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581,UTF-32:0000832D,UTF-8:E8 8C AD。
〔茭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4127。
〔茭〕字异体字是䕧、𦺏、𦽨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462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28頁,第2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96頁,第17字
音《唐韻》:古肴切;《正韻》:居肴切,𡘋音交。《說文》:乾芻也。《書・費誓》:峙乃芻茭。【註】積芻茭,供軍牛馬。《韻會》:草名。苽,刈取以用曰芻,乾之曰茭,故曰峙乃芻茭。《史記・河渠書》:盡河壖棄地,民茭牧其中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草》:茭,牛蘄。【疏】茭似芹菜,可食。《本草註》:生水澤中,苗似鬼針,花靑白色,子黃黑色,似防風子。
义又,《後漢・溝洫志》:搴長茭兮湛美玉。【註】竹葦絙謂之茭也,所以引置土石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下巧切 —— 同「䕧」,芰根也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荺,茭。【註】今江東呼藕經緒如指、空中可啖者爲茇茭,卽此類。
音又,口敎切,音敲。揚子《方言》:茭媞,欺謾之詞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吉歷切;《周禮・冬官・弓人》〔註〕:茭,讀爲激發之激,謂弓檠也。
卷目:考證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愛日堂藏本: 第585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6頁,第3字
《後漢・溝洫志》搴長茭兮湛美玉。
謹照原書後漢改前漢。
注解
〔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茭〕字拼音是jiā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交。
〔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草,交声。本义是蔬类植物。
〔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āo] ⑴ 喂牲畜的干草:“峙乃刍~”。⑵ 〔~白〕菰的嫩茎经某种病菌寄生后膨大,可做蔬菜。⑶ 用竹篾或芦苇编成的缆索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古肴切頁碼第29頁,第6字續丁孫
茭
乾芻。从艸交聲。一曰牛蘄艸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加肴反頁碼第102頁,第6行,第1字述
乾芻。從艸交聲。一曰牛蘄艸。
鍇注臣鍇曰:「其草名曰苽。刈取以用曰芻,故曰生芻,一束乾之曰茭,故《尚書》曰:『峙乃芻茭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古肴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74頁,第2字許惟賢第76頁,第3字
乾芻。
段注《粊誓》曰:峙乃芻茭。鄭注同。
从艸。交聲。
段注古肴切。二部。
一曰牛蘄艸。
段注此別一義。見《釋艸》。蘄音祈。
茭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4頁,第9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88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2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0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3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19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31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75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85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2頁,第2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9頁,第1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24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851頁【補遺】第1625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238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99頁【崇文】第39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19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546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91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