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字详情
校
校字概述
〔校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xiào、jiào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校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交”,五行属木。
〔校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交( jiào )声。( jiào )。本义是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。
〔校〕字仓颉码是DYCK,五笔是SUQY86,SURY98,四角号码是40948,郑码是FSOO,中文电码是2699,区位码是4803。
〔校〕字的UNICODE是U+682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657,UTF-32:00006821,UTF-8:E6 A0 A1。
〔校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847,属常用字。
〔校〕字异体字是挍、𤲽、𨬛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249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22頁,第2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68頁,第18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古孝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居效切,𡘋音敎。《說文》:木囚也。【徐曰】校者,連木也。《易・噬嗑》:屨校滅趾。【疏】謂梏其行,卽械也。
义又,角也、報也。《論語》:犯而不校。
义又,考校。《禮・學記》:比年入學,中年考校。
义又,比校。《周禮・天官》:小宰比官府之具。【註】比校次之。【疏】使知善惡足否也。又,檢校。《前漢・食貨志》:貫朽而不可校。
义又,遮木以闌禽獸曰校。《漢成帝紀》:大校獵。
义又,訂書曰校。《前漢・劉向傳》:詔向校中五經祕書。
义又,《小爾雅》:戰交曰校。
音又,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:胡敎切;《集韻》:後敎切;《正韻》:胡孝切,𡘋音效 —— 學宮名,夏曰校。校者,敎也。鄕學爲校。《左傳・襄三十一年》:鄭人游于鄕校,以論執政。《前漢・平帝紀》:郡國曰學,侯國曰校。
义又,支木爲欄格以養馬曰校。《周禮・夏官》校人之職:六廏成校,校有左右,爲十二閑。
义又,軍部有闌格者亦曰校。《前漢・百官表》:司隷校尉,城門校尉。〈𠛬法志〉:內增七校。《釋名》:校,號也 —— 將帥號令之所在也。
义又,姓。《統譜》:唐校傑,天寶中士曹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吉巧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古巧切,𡘋音絞 —— 疾也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弓人引之則縱,釋之則不校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何交切,音肴 —— 枋也,豆中央直者爲校。《禮・祭統》:夫人薦豆執校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下巧切,音骹 —— 几足也,俎几之下橫木爲足者。《禮・士昏禮》:主人拂几授校。【註】胡飽切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丘交切,音敲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校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xiào、jià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交。
〔校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交( jiào )声。( jiào )。本义是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。
〔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ào] ⑴ 学堂,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⑵ 军衔的一级,在“将”之下,“尉”之上。⑶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㈡ [jiào] ⑴ 比较⑵ 查对、订正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古孝切頁碼第192頁,第26字續丁孫
校
木囚也。从木交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角効反頁碼第493頁,第2行,第2字述
木因也。從木交聲。
鍇注臣鍇按:校者,連木也。《易》曰:「何校滅耳?」此桎也,屨校,滅趾梏也。又《漢書》:「校獵。」謂連接木以闌禽獸。又軍中有校隊,亦是也。木缶者,謂以木爲缶形相連接也。韓信以木罌渡軍,義亦相類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古孝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068頁,第2字許惟賢第470頁,第6字
木囚也。
段注囚,繫也。木囚者,以木羈之也易曰:屨校滅趾。何校滅耳。屨校,若今軍流犯人新到箸木鞾。何校,若今犯人帶枷也。此字似當與下文械杽等篆爲伍矣。《周禮・校人》注曰:校之言挍也。主馬者必仍挍視之。校人,馬官之長。按此引伸假借之義也。陸德明曰:比挍字當從手㫄。張參《五經文字・手部》曰:挍,《經典》及《釋文》或以爲比挍字。案《字書》無文。張語正謂《說文》無從手之挍也。故唐石經考校字皆從木。用張說也。但訂以《周禮》鄭注。則漢時固有從手之挍矣。比挍字,古葢矣正文。較榷等皆可用。
從木。交聲。
段注古孝切。二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以木圍而防閑之曰校,故枝獵(亦然)。引申為軍中八校[一],再引申為將校。又引申為檢校,以有防閑之意。至比校則當从搉(从較亦非。較乃車中靠手處也)。
引申為四面圍枝(校人是也)。《漢書》「天子校獵」、《孟子》「獵校」,皆圍而獨占以獵之也,故有盗意。比校當作搉。
木囚也。引申為校人,言掌馬圈也。比校乃斠之借。
木囚也。以木圍而防閑者皆可曰校。引申為校獵(以木闌獸),再引申為(漢人)軍中八校(即營),再引申為校尉,再引申為將校,由防閑義再引申為檢校。比較字不能用校,較(較,車上相交者也),古實用搉。略舉大凡曰搉,比較,亦謂之搉。[一]《通典》:漢武帝初置中壘、屯騎、步兵、越騎、長水、胡騎、射聲、虎賁等校尉為八校。
白话解释
校,木头作的囚车。字形采用“木”作边旁,“交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從木、交聲。「木」為樹,表示類別,義與木有關;「交」為腳脛相交,引申而有交錯、交叉的意思,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金文作「」,下從木,其上作「
」,交脛處合成一粗豎線,像人交脛後兩腳張大的樣子。戰國文字至楷書字形,則改為左形右聲的結構,然構字之意不變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校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80頁,第9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94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81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46頁,第8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38頁,第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846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489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219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250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50頁,第29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44頁,第8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963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6195頁【補遺】第16911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240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514頁【崇文】第205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775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253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962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592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