腳字概述
〔腳〕字拼音是(jiǎo),部首是月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腳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月、卻”或“⺼、卻”。
〔腳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肉,卻聲。本义是脛,小腿。
〔腳〕字仓颉码是BCRL,五笔是EWWB,四角号码是77220,郑码是QOJY。
〔腳〕字的UNICODE是U+817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139,UTF-32:00008173,UTF-8:E8 85 B3。
〔腳〕字异体字是脚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367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89頁,第2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56頁,第4字
音《唐韻》:居勺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訖約切,𡘋音蹻。《說文》:脛也。或作脚。《釋名》:却也,以其坐時卻在後也。《荀子・正論篇》:詈侮、捽搏,捶笞、臏腳。
义又,以足蹂物曰腳。司馬相如〈子虛賦〉:射麋腳麟。【註】郭璞曰:腳,掎足。《文選》〔李善註〕:腳,謂持其麟也。
注解
〔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腳〕字拼音是jiǎ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卻。
〔腳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肉,卻聲。本义是脛,小腿。
〔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ǎo] ⑴ 同“脚”。《説文•肉部》:“腳,脛也。从肉,卻聲。”《廣韻•藥韻》:“脚”,“腳”的俗字。《荀子•正論》:“詈侮捽搏,捶笞臏腳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居勺切頁碼第130頁,第28字續丁孫
腳
異體脚、𦛶
脛也。从𠕎卻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己藥反頁碼第337頁,第4行,第2字述
脛也。從肉卻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居勺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679頁,第3字許惟賢第303頁,第1字
脛也。
段注《東方朔傳》曰:結股腳。謂跪坐之狀。股與腳以厀爲中。腳之言卻也。凡卻步必先脛。
从肉。卻聲。
段注居勺切。五部。
白话解释
脚,脚胫。字形采用“肉(月)”作边旁,采用“卻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,左「肉」右「卻」。篆文從肉、卻聲。從「肉」,表示與人或動物有關;「卻」表示音讀,也兼有退卻在後的意思。古人跪坐,腳退卻在後。楷書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規範字作「脚」。
腳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59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45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6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71頁,第17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63頁,第9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581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012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366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846頁,第4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03頁,第2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68頁,第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315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50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880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45頁【崇文】第137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505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439頁,第3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428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