悱字详情

fěiㄈㄟˇ
二级汉字通用字

忄部

11画

8

12画 (悱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PLMY

UKC

91011

1894

6713

U 60B1

NDJD 86 、 NHDD 98

点、点、竖、竖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横、横

悱字概述

〔悱〕字拼音是(fěi),部首是忄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悱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忄、非”,五行属水。

〔悱〕字仓颉码是PLMY,五笔是NDJD86,NHDD98,四角号码是91011,郑码是UKC,中文电码是1894,区位码是6713

〔悱〕字的UNICODE是U+60B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753,UTF-32:000060B1,UTF-8:E6 82 B1。

〔悱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4985

〔悱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fěiㄈㄟˇ

基本解释

想说可是不能够恰当地说出来。~愤(忧思蓄积)。~恻。不~不发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。
be desirous but unable to speak out;
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 —— 《论语·述而》
悱悱(抑郁于心而未能表达貌);悱发(欲说而不能,有待别人开导启发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929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388頁,第36

標點整理本: 第333頁,第9

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敷尾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妃尾切,𡘋音斐。論語》:不悱不發。【朱註】口欲言而未能之貌。

集韻》或作㥱。

注解

〔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

〔悱〕字拼音是fě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非

〔悱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ěi] ⑴ 想说可是不能够恰当地说出来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敷尾切頁碼358頁,第5

悱口悱悱也。从心非聲。

悱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07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896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679頁
4說文校箋第461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426頁,第21字
6說文今釋第1543頁,第1字
7說文探原第5245頁,第1字
8說文集注第2273頁,第1字
9說文標整第281頁,第14字
10標注說文第447頁,第7字
11說文注箋第3674頁,第2字
12說文詁林第10546頁
13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1067頁,第4字
14古字釋要第1000頁,第3字
15新附通誼第50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