緅字详情

𭗱

zōuㄗㄡ

糹部

14画

8

14画 (緅)

左右结构

VFSJE

ZCXS

27940

U 7DC5

XBCY

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横、提、横撇/横钩、捺

緅字概述

〔緅〕字拼音是(zōu),部首是糹部,总笔画是14画

〔緅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糸、取”或“糹、取”。

〔緅〕字仓颉码是VFSJE,五笔是XBCY,四角号码是27940,郑码是ZCXS

〔緅〕字的UNICODE是U+7DC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197,UTF-32:00007DC5,UTF-8:E7 B7 85。

汉字解释

zōuㄗㄡ

基本解释

黑中带红的颜色:“君子不以绀~饰。”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青赤色。
black red;
緅,青赤色。 —— 《玉篇》
2.青赤色的帛。
black red silks;
緅,帛青赤色。 —— 《说文新附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221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929頁,第3

標點整理本: 第891頁,第15

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側鳩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甾尤切,𡘋音鄒。說文・新附字》:帛靑赤色也。博雅》:蒼靑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鍾氏》:五入爲緅。【註】染纁者,三入而成,又再染以黑則爲緅。今《》俗文作爵,言如爵頭色也。論語》:君子不以紺緅飾。【何晏註】緅者,三年練,以緅飾衣。【疏】緅,淺絳色。淮南子・俶眞訓》:以涅染緅,則黑于涅。

又,《廣韻》:子侯切;《集韻》:將侯切,𡘋音陬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子句切;《集韻》:遵遇切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遵須切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緅〕字拼音是zō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取

〔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ōu] ⑴ 黑中带红的颜色:“君子不以绀~饰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子侯切頁碼439頁,第29

緅帛青赤色也。从糸取聲。

緅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69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1119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833頁
4說文校箋第584頁,第10字
5說文考正第522頁,第5字
6說文今釋第1931頁,第4字
7說文探原第6495頁,第2字
8說文集注第2784頁,第2字
9說文標整第347頁,第9字
10標注說文第560頁,第3字
11說文注箋第4616頁,第1字
12說文詁林第12827頁【後編】第18271頁
13說文義證第1147頁【崇文】第4585頁
14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275頁,第1字
15古字釋要第1219頁,第4字
16新附通誼第70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