奏字详情
奏
奏字概述
〔奏〕字拼音是(zòu),部首是大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奏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𡗗、天”,五行属火。
〔奏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。上为“屮”( chè ),初生的草,有上进义;中为双手形;下为“本”( tāo ),行趋之义。本义是奉献,送上。
〔奏〕字仓颉码是QKHK QKMK,五笔是DWGD,四角号码是50804,郑码是COAG,中文电码是1146,区位码是5564。
〔奏〕字的UNICODE是U+594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863,UTF-32:0000594F,UTF-8:E5 A5 8F。
〔奏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354,属常用字。
〔奏〕字异体字是㔿、揍、𠂑、𠭕、𠭡、𡘶、𡙹、𡲯、𡲱、𡳡、𡴝、𡴨、𡼘、𢽥、𦱧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下 部首:大部
武英殿刻本: 第594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51頁,第1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86頁,第26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則𠋫切,諏去聲 —— 進也、薦也。《書・舜典》:敷奏以言。《詩・小雅》:以奏膚公。
义又,樂一更端曰奏,故九成謂之九奏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九奏乃終,謂之九成。《詩・小雅》:樂具入奏。《禮・樂記》:節奏合以成文。【註】節謂曲節,奏謂動作。《漢書》作族。〈嚴安傳〉:調五聲,使有節族。
义又,𥳑類。《晉法》:召王公以一尺奏,王公以下用一尺版。
义又,人臣言事章疏曰奏。《前漢・汲黯傳》:上嘗坐武帳,黯前奏事。
义又,與腠通。《儀禮・公食大夫禮》:載體進奏。【註】奏,謂牲體皮膚之理也。
义又,與輳湊通。《前漢・成帝紀》:帝帥羣臣,橫大河,奏汾隂。
音又,叶則古切,音珇。《詩・大雅》「予曰有奔奏」,叶下侮。
义本作𡴝。《說文》:从𠦎、从𠬞、从屮;屮,上進之義。今通作奏。
注解
〔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大部。
〔奏〕字拼音是zòu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𡗗、天。
〔奏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。上为“屮”( chè ),初生的草,有上进义;中为双手形;下为“本”( tāo ),行趋之义。本义是奉献,送上。
〔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òu] ⑴ 作乐(yuè ㄩㄝˋ),依照曲调吹弹乐器⑵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⑶ 呈现,取得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則候切頁碼第346頁,第13字續丁孫
𡴝
異體𡴨、奏
奏進也。从夲从𠬞从屮。屮,上進之義。
𡲯
異體𡳡、𡲱
古文。
𢽥
亦古文。
附注段玉裁以為後一「奏」字為「複舉字之未𠛹者」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奏字象雙手持繁飾之花草樹木類工具(即『𠦪』)演奏歌舞以祈禱。𠦪也可能有聲符的功能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則漚反頁碼第843頁,第2行,第2字述
奏進也。從夲、從𠬞、從屮。屮,上進義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史記》曰:『藺相如前奏曰。』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843頁,第3行,第1字述
古文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843頁,第3行,第2字述
亦古文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則侯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989頁,第2字許惟賢第869頁,第5字
奏,
段注此複舉字之未刪者。
進也。
段注六月傳曰:奏,爲也。其引申之義也。
从夲。从𠬞。
段注竦手也。進之意。
从屮。
段注則侯切。四部。
屮,上進之義。
段注說𡹿,奏皆从屮之意。
古文。
亦古文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從廾(),像雙手拿著繁飾的道具、演奏歌舞以獻神明的樣子。金文或作「
」,與甲骨文同形;或作「
」,左右手及舞具皆省形。戰國秦系文字則將其中的舞具斷筆為二形,篆文據秦系文字而改為從廾、從夲、從屮。夲是奮進,而屮是草木萌芽出土,也有前進的意思。隸書及楷書又據篆文而變形,已不見手持道具歌舞的樣子。《說文》又收錄二個古文,一為「
」,從尸,尸為受祭之主,表示神明,下從廾持物以奉獻。一為「
」,左旁的「
」,與金文「
」同形;右從「攴」,攴為以手持杖,與手義近可通。在六書中,甲骨文、金文、戰國文字及古文「
」等字形,屬於會意附加實像;篆文、古文「
」、隸書及楷書等字形,屬於異文會意。
奏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682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862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65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43頁,第7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11頁,第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485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529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045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184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70頁,第1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28頁,第9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552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186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410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881頁【崇文】第352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427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778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886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971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