累字详情
累
累字概述
〔累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léi、lěi、lèi),部首是糸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累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田、糸”,五行属火。
〔累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字本象土块相积之形;从糸( mì ),细丝,织物由细丝积累而成,因而也取积累的意思。隶变以后写作“累”。本义是堆积,积聚。
〔累〕字仓颉码是WVIF,五笔是LXIU,四角号码是60903,郑码是KIZ,中文电码是4797,区位码是3259。
〔累〕字的UNICODE是U+7D2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047,UTF-32:00007D2F,UTF-8:E7 B4 AF。
〔累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282,属常用字。
〔累〕字的近义词是乏,异体字是㹎、絫、縲、纍、累、𠫯、𤳻、𤴈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200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19頁,第3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81頁,第34字
音《廣韻》:力追切;《集韻》:倫追切,𡘋音欙。《玉篇》同「纍」。《孟子》:係累其子弟。【趙註】係累,猶縛結也。《戰國策》:係累吾民。【註】累、纍同。
义又,《禮・月令》:乃合累牛騰馬,遊牝于牧。【註】累、騰,皆乗匹之名。《集韻》:𤜖,或作累,求子牛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力委切;《集韻》:魯水切;《正韻》:魯猥切,𡘋音壘。《類篇》:絫,或作累。詳絫字註。
音又,《廣韻》:良僞切;《集韻》:力僞切,𡘋纍去聲 —— 緣坐也。《書・旅獒》:終累大德。《左傳・隱十三年》:相時而動,無累後人。《公羊傳・桓二年》:及者何,累也。
音又,力果切,音倮。《禮・曲禮》:爲大夫累之。【註】累,倮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力涉切,音獵 —— 地名。鉅鹿下曲陽縣西南有肥累城。
注解
〔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累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éi、lěi、lè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田、糸。
〔累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字本象土块相积之形;从糸( mì ),细丝,织物由细丝积累而成,因而也取积累的意思。隶变以后写作“累”。本义是堆积,积聚。
〔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éi] ⑴ 〔~~〕①连续成串,如“果实~~”;②颓丧的样子,如“~~若丧家之犬”。⑵ 〔~赘〕①多余,不简洁,如“文字~~”;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,如“负重登高,不胜~~”(“赘”均读轻声)。㈡ [lěi] ⑴ 连续,重叠,堆积⑵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⑶ 连及,连带㈢ [lèi] ⑴ 疲乏,过劳⑵ 使疲劳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力軌切頁碼第483頁,第1字續丁孫
絫
增也。从厽从糸。絫,十黍之重也。
附注按:段玉裁改作:「从厽糸,厽亦聲。一曰絫,十黍之重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力委反頁碼第1126頁,第1行,第1字述
増也。從糸、厽,厽亦聲。絫,十黍之重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力軌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946頁,第3字許惟賢第1281頁,第1字
增也。
段注增者,益也。凡增益謂之積絫。絫之隷變作累。累行而絫廢。古書時見絫字,乃不識爲今之累字。良僞切,亦如是。
从厽糸。
段注會意。糸,細絲也。積細絲成繒。積坺土成牆。其理一也。不入《糸部》入《厽部》,重厽也。《玉篇》乃以入《糸部》矣。
厽亦聲。
段注力軌切。按當云力詭切。在十六部。
一曰:
段注二字今增。《玉篇》作又。
絫,十黍之重也。
段注十黍爲絫。而五權從此起。十絫爲一銖。二十四銖爲兩。十六兩爲斤。三十斤爲鈞。匹鈞爲石。石許作䄷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增也。絫增,俗作累。
絫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957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236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91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646頁,第1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74頁,第19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142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571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7171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051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83頁,第7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621頁,第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5113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4028頁【補遺】第1810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114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81頁【崇文】第512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113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602頁,第5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850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324頁,第10字 |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力追切頁碼第437頁,第3字續丁孫
纍
綴得理也。一曰大索也。从糸畾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力追切頁碼第1036頁,第1行,第1字述
綴得理也。一曰大索也。從糸畾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力追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624頁,第1字許惟賢第1141頁,第7字
綴得理也。
段注綴者,合箸也。合箸得其理,則有條不紊。是曰纍。《樂記》曰:纍纍乎端如貫珠。此其證也。
一曰大索也。
段注《論語》作縲。字之誤。注云:黑索也。亦誤作累。如《孟子》係累其子弟是。亦作羸。如《易・大壯》羸其角。馬云大索也。鄭,虞作纍。引申之,不以罪死曰纍。見楊雄反《離騷》注。
从糸。畾聲。
段注畾聲卽靁省聲也。力追切。十五部。按纍絫二字大不同。纍在十五部。大索也。其隷變不得作累。絫在十六部。增也。引申之延及也。其俗體作累。古所不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揚雄《反離騷》「纍」與「囚」同。
「不以罪死曰纍」,「湘纍」是也。《左傳》「纍臣」「纍囚」,前人注《漢書》「湘纍」不引《左傳》,讀為帶纍之誼,謂罪非己作,人所纍也。
揚雄《反離騷》之「纍」,言囚在那邊也。蓋纍一訓大索,引申則以大索縛之之人亦曰纍,故纍亦有囚義,如《左傳》「纍臣」是。
纍一訓大索,引申以大索縛之人亦為纍,故纍亦訓囚,如《左傳》「纍臣」。
纍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63頁,第1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09頁,第10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2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79頁,第1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18頁,第1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914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219頁,第4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438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759頁,第5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44頁,第2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55頁,第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574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735頁【補遺】第1791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364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37頁【崇文】第454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889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547頁,第9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220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10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