紃字详情

𭗱

xúnㄒㄩㄣˊ

糹部

9画

3

9画 (紃)

左右结构

VFLLL

ZND

22900

U 7D03

XKH

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撇、竖、竖

紃字概述

〔紃〕字拼音是(xún),部首是糹部,总笔画是9画

〔紃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糸、川”或“糹、川”,五行属火。

〔紃〕字仓颉码是VFLLL,五笔是XKH,四角号码是22900,郑码是ZND

〔紃〕字的UNICODE是U+7D0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003,UTF-32:00007D03,UTF-8:E7 B4 83。

〔紃〕字异体字是𥾖𥾡

汉字解释

xúnㄒㄩㄣˊ

基本解释

细带。
采。
古通“”:“反~察之,则倜然无所归宿。”

详细解释

名词
饰履的圆形饰带 silk ribbon土贡:交梭,双紃。——《新唐书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191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915頁,第20

標點整理本: 第877頁,第19

廣韻》:詳遵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松倫切;《正韻》:詳倫切,𡘋音旬。說文》:圜采也。玉篇》:絛,紃也。急就篇》〔註〕:紃,緣履之圓絛。一曰紃者,屬五綵而爲之,若今之剌繡鞾。禮・內則》:織紝組紃。【註】紃,絛也。【疏】組紃俱爲絛。薄闊爲組,似繩者爲紃。又,〈雜記〉:紃以五采。【註】紃施諸縫中,若今時絛也。

又,《荀子・非十二子篇》:及紃察之,則倜然無所歸宿。

又,《淮南子・精神訓》:以道爲紃。【註】法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食倫切;《集韻》:船倫切,𡘋音脣。又,《集韻》:殊倫切,音純。又,昌緣切,音穿 —— 義𡘋同。

注解

〔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紃〕字拼音是xú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川

〔紃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ún] ⑴ 细带。⑵ 采。⑶ 古通“循”:“反~察之,则倜然无所归宿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詳遵切頁碼436頁,第18

異體𥾖

紃圜采也。从糸巛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詳遵切頁碼1035頁,第1行,第1

紃圜采也。從糸川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詳遵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618頁,第3許惟賢1139頁,第5

紃圜采也。

段注采彰,扁諸,圜采,葢古有是名。而漢語猶然。圜采以采線辮之。其體圜也。《內則》。織紝組紃。注曰:紃,絛也。《襍記》。紃以五采。注曰:紃,施諸縫中。若今時絛也。孔穎達曰:似繩者爲紃。

从糸。川聲。

段注詳遵切。十三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《荀子•非十二子》「反紃察之」,借為「循」。

《荀子》借為「巡」字(沿△)(?)。

紃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62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1108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826頁
4說文校箋第578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517頁,第21字
6說文今釋第1911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3214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6428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756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44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554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4567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2717頁【補遺】第17916頁
14通訓定聲第323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135頁【崇文】第4537頁
16說文句讀第1885頁
17章授筆記第547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211頁,第3字
19古字釋要第1208頁,第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