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字详情
祭
祭字概述
〔祭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jì、zhài),部首是示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祭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𱼀、又、示”,五行属金。
〔祭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左边是牲肉;左边是“又”( 手 );中间象祭桌。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。古人杀牲,一是为自己吃,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,“祭”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,即牲祭。本义是祭祀。
〔祭〕字仓颉码是BOMMF,五笔是WFIU,四角号码是27901,郑码是RSBK,中文电码是4385,区位码是2832。
〔祭〕字的UNICODE是U+796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1085,UTF-32:0000796D,UTF-8:E7 A5 AD。
〔祭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371,属次常用字。
〔祭〕字异体字是𨢵、𫞴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18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43頁,第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03頁,第20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子例切,音霽。《說文》:祭祀也。从示,右手持肉㊟〔「右手持肉」,「右」字《說文》作「以」〕。
义又,《尚書大傳》:祭之言察也。察者,至也,言人事至於神也。
义又,《孝經・士章》〔疏〕:祭者,際也 —— 人神相接,故曰際也。詳見《禮記》〈祭法〉、〈祭統〉、〈祭義〉諸篇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:側界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側賣切,𡘋音債 —— 周大夫邑名。
义又,姓。周公子祭伯,其後爲氏。
注解
〔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。
〔祭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ì、zhà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、示。
〔祭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左边是牲肉;左边是“又”( 手 );中间象祭桌。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。古人杀牲,一是为自己吃,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,“祭”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,即牲祭。本义是祭祀。
〔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ì] ⑴ 对死者表示追悼、敬意的仪式⑵ 供奉鬼神或祖先⑶ 使用(法宝)㈡ [zhài] ⑴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子例切頁碼第3頁,第15字續丁孫
祭
祭祀也。从示,以手持肉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此合三字會意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子例反頁碼第31頁,第4行,第1字述
祭祀也。從示,以手持𠕎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子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2頁,第5字許惟賢第5頁,第6字
祭祀也。
段注統言則祭祀不別也。
从示。㠯手持肉。
段注此合三字會意也。子例切。十五部。
白话解释
祭,祭祀。字形采用“示”作边旁,表示用手抓着肉献祭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從又、從肉,綴以數點肉汁下滴之形。從又,表示以手持物之義;從帶肉汁下滴之祭肉,指祭祀供品,會合手持祭肉,致祭先祖,祈求庇佑賜福的意思,六書屬於異文會意;後來為突顯祭祀之義,增添形符「示」,成為從示、(祭)聲的形聲兼會意字。金文繼承這種後期構形,又因「又」、「攴」都與「手」的意思相關,有些金文和簡牘文字,用「攴」替換所從「又」旁,篆文、隸書、楷書則從金文構形。《說文‧示部》:「祭,祭祀也。從示,以手持肉。」本義為祭祀,從示、從又、從肉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祭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7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頁,第1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頁,第20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0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9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6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5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頁,第2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頁,第18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7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65頁【補遺】第16152頁【補編】第1487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674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9頁【崇文】第3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9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4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121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7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