砥字详情
砥
砥字概述
〔砥〕字拼音是(dǐ),部首是石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砥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石、氐”,五行属土。
〔砥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石,氐( dǐ )声。本义是质地很细的磨刀石。
〔砥〕字仓颉码是MRHPM MRHVI,五笔是DQAY,四角号码是12640,郑码是GRS,中文电码是4272,区位码是7738。
〔砥〕字的UNICODE是U+782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0757,UTF-32:00007825,UTF-8:E7 A0 A5。
〔砥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4480。
〔砥〕字异体字是䂡、厎、𥐺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石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985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28頁,第3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87頁,第35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諸氏切;《集韻》:掌氏切,𡘋音紙 —— 磨石也。《書・禹貢》:荆州礪砥砮丹。【註】砥細於礪。《山海經》:崦嵫之山,其中多砥礪。
义又,平也、均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周道如砥。
义又,借言節操。《禮・儒行》:砥礪廉隅。
义又,砥砨,玉石。《史記・范雎傳》㊟〔即〈范睢傳〉〕:周有砥砨。
义《說文》本作厎,或作底。《書・禹貢》:厎柱析城。【註】厎柱,山名,在河水中。《前漢・梅福傳》:爵祿束帛,天下之底石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曲禮切,音邸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石部。
〔砥〕字拼音是dǐ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石、氐。
〔砥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石,氐( dǐ )声。本义是质地很细的磨刀石。
〔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ǐ] ⑴ 〔~柱中流〕像砥柱山(在中国三门峡)那样屹立在黄河激流中,喻中坚人物或力量所起的支柱作用。⑵ 细的磨刀石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職雉切頁碼第310頁,第14字續丁孫
厎
柔石也。从厂氐聲。
砥
厎或从石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八反切職美反頁碼第771頁,第4行,第1字述
柔石也。從厂氐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可以爲礪,故《詩》曰:『周道如砥。』砥,平也。謂若磨之砥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71頁,第5行,第1字述
或從石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職雉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784頁,第1字許惟賢第780頁,第9字
柔石也。
段注柔石,石之精細者。鄭注《禹貢》曰:厲,摩刀刃石也。精者曰砥。尚書《大傳》。其桷,天子斲其材而礱之。加密石焉。注曰:礱,厲之也。密石,砥之也。按厎者,砥之正字。後人乃謂砥爲正字。厎與砥異用。强爲分別之過也。厎之引伸之義爲致也,至也,平也。有假借耆字爲之者。如《周頌》耆定爾功傳曰耆,致也是也。
从厂。氐聲。
段注職雉切。十五部。按此字从氐聲。俗从氏,誤也。古音氏聲在十六部。氐聲在十五部。不容稍誤。唐以來知此者鮮矣。《五經文字》石刻譌作厎。少一畫。不可從。顧亭林與潘次耕書。分別厎厎不同義。不知古無从氏之厎。厎與底爭首筆之有無。末筆則從同也。厎與厎音義均別。《广部》詳之。
厎或从石。
段注今字用此而厎之本義廢矣。《毛詩・大東》。周道如砥。《孟子》作厎。
白话解释
厎,质地细软的磨刀石。字形采用“厂”作边旁,“氐”作声旁。“砥”,是“厎”的异体字,字形采用“石”作边旁。
厎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612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774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91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96頁,第17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72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339頁,第6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286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613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977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42頁,第9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84頁,第1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185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9292頁【補遺】第1740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308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802頁【崇文】第320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271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299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890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