皴字详情
皴
二级汉字通用字
皴字概述
〔皴〕字拼音是(cūn),部首是皮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皴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夋、皮”,五行属金。
〔皴〕字仓颉码是IEDHE,五笔是CWTC86,CWTB98,四角号码是24447,郑码是ZSRX,中文电码是4123,区位码是8169。
〔皴〕字的UNICODE是U+76B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0388,UTF-32:000076B4,UTF-8:E7 9A B4。
〔皴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5325。
〔皴〕字异体字是𦫝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皮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893頁,第1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91頁,第2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47頁,第38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七倫切,音逡。《說文》:皮細起也。《玉篇》:皵也。《梁書・武帝紀》:執筆觸寒,手爲皴裂。
义又,繪法。湯垕《畫鑒》:曹弗興善畫,作人物衣紋皴縐。又,董元畫山石,作麻皮皴。
义又,《字義總略》:楊朴詩數个湖皴徹骨乾,陸放翁筆記謂不知皴爲何物。湖卽詩狼跋其胡之胡,獸項下縣肉也;胡皴乃牛項下垂皮,言其味薄也。
义又,蘇軾〈龍眼〉詩:獨使皴皮生,弄色映琱俎。【註】皴皮,指荔枝。
注解
〔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皮部。
〔皴〕字拼音是cū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夋、皮。
〔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ūn] ⑴ 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⑵ 皮肤上积存的泥垢和脱落的表皮⑶ 中国画技法之一,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七倫切頁碼第96頁,第7字續丁孫
皴
皮細起也。从皮夋聲。
皴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89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60頁,第5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0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27頁,第9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22頁,第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432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探原 | 第1735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集注 | 第628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標整 | 第77頁,第2字 |
| 10 | 標注說文 | 第126頁,第11字 |
| 11 | 說文注箋 | 第943頁,第1字 |
| 12 | 說文詁林 | 第3609頁【後編】第18247頁 |
| 13 | 說文義證 | 第257頁【崇文】第1025頁 |
| 14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602頁,第2字 |
| 15 | 古字釋要 | 第330頁,第1字 |
| 16 | 新附通誼 | 第12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