瘆字详情

𭗱

shènㄕㄣˋ
二级汉字通用字

疒部

13画

8

16画 (瘮)

半包围结构

形声字

KIKH

TZGP

00122

U 7606

UCDE

点、横、撇、点、提、撇折、点、横、撇、捺、撇、撇、撇

瘆字概述

〔瘆〕字拼音是(shèn),部首是疒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瘆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疒、参”。

〔瘆〕字仓颉码是KIKH,五笔是UCDE,四角号码是00122,郑码是TZGP

〔瘆〕字的UNICODE是U+760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0214,UTF-32:00007606,UTF-8:E7 98 86。

〔瘆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5546

〔瘆〕字异体字是𤹮𤺑

汉字解释

shènㄕㄣˋ

基本解释

使人害怕,可怕。~人。~得慌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病而寒战 。
horrify;
瘆疴(寒症);瘆懔(犹寒战);瘆瘆(犹言鸡皮疙瘩)
2.惊恐 。
alarm; terrify;
古庙里阴森森的,真瘆人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疒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865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779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733頁,第25

集韻》:楚錦切,音墋 —— 駭恐貌。

又,《廣韻》:疎錦切;《集韻》:所錦切,𡘋參上聲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玉篇》:寒病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所禁切,音滲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

〔瘮〕字拼音是shè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參

〔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èn] ⑴ 见“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