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字详情

cānㄘㄢshēnㄕㄣcēnㄘㄣsānㄙㄢ
最常用字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厶部

8画

6

11画 (參)17画 (曑)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IKHHH

ZSGP

23202

0639

1846

U 53C2

CDER

撇折、点、横、撇、捺、撇、撇、撇

参字概述

〔参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cān、shēn、cēn、sān),部首是厶部,总笔画是8画

〔参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厶、大、彡”,五行属金。

〔参〕字仓颉码是IKHHH,五笔是CDER,四角号码是23202,郑码是ZSGP,中文电码是0639,区位码是1846

〔参〕字的UNICODE是U+53C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442,UTF-32:000053C2,UTF-8:E5 8F 82。

〔参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1334,属常用字

〔参〕字异体字是𠫭𠫰𠫵𠻝

汉字解释

1cānㄘㄢ

基本解释

加入在内。~加。~与。~政。~赛。~议。
相间,夹杂。~杂。~半。
检验,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,考证某事物。~考。~照。~省( xǐng )(检验省察)。~看。~阅。~检。
探究,领悟。~悟。~透。~破。~禅。
旧指下级进见上级。~见。~拜。
弹劾,向皇帝告状。~奏。~劾。~革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本义见 shēn 音。
2.加入。
join; take part in;
参水浸于盂内。 —— 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
参选(参加选拔);参纂(参加编纂)
3.参与(亦作“参予”“参豫”。预闻而参议其事)。
participate in;
与之参国政。 —— 《晋书·唐彬传》
参决(参与决定计划);参定(参与决定);参事(参与计议国事)
4.领悟;琢磨。
consider; discuss;
或者此时参悟了,也未可定。 —— 《红楼梦》
参悟(领悟);参禅(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。通过静心思虑,排除杂念来参悟佛教的“妙谛”)
5.检验。
examine; inspect;
无参验而必之者,愚也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显学》
6.进见,拜见(以一定的礼节进见)。
call to pay one's respect;
拜了佛祖金身,参了罗汉。 —— 《西游记》
参承(参拜侍候。表示恭敬);参请(参拜请教)
7.参考,参照(参考并对照) 。
refer to;
参酌(参考衡量,以定取舍);参变(参考而有所变通)
8.弹劾,封建时代指向皇帝告发官吏罪状。
impeach;
他怕京官老爷们写信给御史参他。 —— 《老残游记》
参劾(纠弹官吏的失职);参奏(向皇帝提出对官吏的弹劾)
9.另见 shēn;cēn;sān。

2shēnㄕㄣ

基本解释

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~商(“参星”和“商星”,此出则彼没,两不相见;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)。~辰卯酉(“辰星”即商星,参星酉时现于西方,辰星卯时出于东方;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)。
中药名。人~。党~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
Shen star;
迁实沈于大厦,主参。 —— 《左传》
参横月落(天快亮);参井(参星与井星)
2.人参、党参的通称。多指人参 。
ginseng;
参茸
3.另见 cān;cēn。

3cēnㄘㄣ

基本解释

〔~差( cī )〕长短不齐,如“~~不齐”、“~~错落”。

详细解释

1.參 cēn。
2.另见 cān;shēn。

4sānㄙㄢ

基本解释

同“”,三的大写。

详细解释

1.通“”。即三。
three;
参天两地而倚数。 —— 《易·说卦》参分其辐之长而杀其一。 —— 《迥礼·考工记·轮人》先王之制,大都不过参国之一,中五之一,小九之一。 —— 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。 —— 《庄子·大宗师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 —— 《荀子·劝学》参分天下,而有其二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而勤思乎参天贰地。 —— 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下》。师吉曰:“地与己并天为三,是三天也。”将军气概与天参。 —— 《三国演义》
2.另见 cān;shēn;cēn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厶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81頁,第2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頁,第28

標點整理本: 第95頁,第1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倉含切,音驂。集韻》:謀度也、閒厠也。

又,《玉篇》:相謁也。廣韻》:參,承也、覲也。

又,《增韻》:干與也、參錯也。

又,《韻會》:三相參爲參,五相伍爲伍。易・繫辭》:參伍以變。韻會》:《左傳》自參以上,《周禮》設其參,皆謂三相參列也。後世參軍、參謀、參知政事,蓋取此義。

又,星名。前漢・天文志》:參爲白虎三星,直者爲衡石。【註】參三星者,白虎宿中,東西直似稱衡也。

又,《唐韻》:所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疏簪切,𡘋音森。說文》:商星也。本作曑,从晶,㐱聲。【徐曰】其上晶與星同義也。今文作參。

又,《韻會》:叢立貌。束皙〈補亡〉詩:參參其穡。論語》:立則見其參於前。

又,姓。廣韻》:祝融之後。

又,人參,藥名。本作薓。

又,《唐韻》:楚簪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初簪切,𡘋音嵾。廣韻》同「嵾」。嵾嵳,不齊貌。詩・周南》:參差荇菜。

又,張衡〈思𤣥賦〉:長金佩之參參。【註】長貌。

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桑感切,音糝 —— 雜也。韻會》與糝同。周禮・天官・司裘》〔註〕:大射,大侯九十,參七十,干五十。

又,《正韻》:七紺切,音摻 —— 曲名。

又,參鼓,亦作摻鼓。

又,與三通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𠬅分去一。
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下 部首:厶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83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0頁,第34

《前漢・天文志》參爲白虎三星,直者爲衡石。

謹照原文爲字上增是字。

《張衡・思元賦》長金佩之參參。

謹照原文金佩改余佩。

注解

〔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厶部

〔參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cān、shēn、cēn、sā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厽、㐱

〔參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ān] ⑴ 加入在內⑵ 相間,夾雜⑶ 檢驗,用其他有關材料來研究,考證某事物⑷ 探究,領悟⑸ 舊指下級進見上級⑹ 彈劾,向皇帝告狀 [shēn] ⑴ 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⑵ 中藥名 [cēn] ⑴ 〔~差( cī )〕長短不齊,如「~~不齊」、「~~錯落」。 [sān] ⑴ 同「叄」,三的大寫。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上 部首:日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193頁,第15

同文書局本: 第500頁,第29

標點整理本: 第447頁,第15

唐韻》、《廣韻》:所今切;《集韻》:疏簪切,𡘋音森。說文》:商星也。或省作𠻝九經字樣》:曑,隷省作𠻝,與參不同,今經典相承多用參。

注解

〔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上,康熙部首是日部

〔曑〕字拼音是shē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晶、㐱

〔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ēn] ⑴ 同“参”,参星(星名)。⑵ 姓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上反切所今切頁碼221頁,第4

曑商星也。从晶㐱聲。

鉉注臣鉉等曰:㐱非聲,未詳。

𠻝

異體

𠻝曑或省。

附注朱芳圃《殷周文字釋叢》:「曑象曑宿三星在人頭上,光芒下射之形。或省人,義同。」按:「或省人」者,較晚的金文、帛書如此,早期或省彡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曶鼎以下字形加『彡(所咸切)』聲或『三(穌甘切)』聲,魚顛匕或省『人』形,楚系文字或『人』、『彡』並省,而致與『晶』之古字同形。『參』字上象『參』星之形,故三『日』形或『』形中有三畫,以示與『晶』字不同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三反切師今反頁碼564頁,第1行,第1

𠻝商星也。從晶,從㐱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其說上晶明與星同義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564頁,第1行,第2

或省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上反切所今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249頁,第1許惟賢548頁,第6

𠻝商星也。

段注商當作晉。許氏記憶之誤也。《左傳》。子産曰:后帝遷閼伯於商丘。主辰。商人是因。故辰爲商星。遷實沈於大夏。主參。唐人是因。以服事夏商。及成王滅唐而封叔虞。故參爲晉星。依此則商當爲晉明矣。或云此以篆文曑連商句絕。釋爲星也。夫苟氾釋爲星。安用商字。參商之云:起於漢時辭章。聯綴不倫。許君何取。此於曟舉《國語》農祥釋之。於參舉晉星釋之。一重民事。一重分野也。《召南》傳曰:參,伐也。漢人參伐統𧦝伐。故毛以伐釋參。

从晶。㐱聲。

段注㐱聲疑後人竄改。當作㐱象形。《唐風》傳曰:三星,參也。《天官書》、《天文志》皆云:參爲白虎三星。直者是爲衡石。葢彡者,象三星其外則象其畛域與。今隸變爲參。用爲參兩,參差字。所今切。七部。

或省。

段注卽今用參兩,參差字也。凡槮篸驂字用爲聲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假為三。曾參字子與,當作驂。參禪字無,參伍綜合所引申也;參差故必綜合,參差从叁(三)引申而來。

亦借為三字用。曾參=驂,名驂字子與,名字相應。參禪字無(?),參伍綜合所引申也(?),參差故必綜合,參差从「三」義引申而來。參官之參(?),《韓非子》「叁而伍之」,引申為參勉(?)。○此條費解之處甚多。

參商,星也,假作三。曾參字子輿,當作驂【川】。參禪字無。《韓非子》「叁而伍之」,引申為參勉。

參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35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560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430頁
4說文校箋第281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269頁,第5字
6說文今釋第969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666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56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431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172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277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2255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949頁【補遺】第17037頁
14通訓定聲第390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587頁【崇文】第2345頁
16說文句讀第898頁
17說文新證第546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288頁,第6字
19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489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669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