痾字详情

ㄎㄜē

疒部

12画

8

13画 (痾)

半包围结构

KNLR

TYAJ

00121

U 75FE

UBSK

点、横、撇、点、提、横折折折钩/横撇弯钩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钩

痾字概述

〔痾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kē、ē),部首是疒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痾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疒、阿”。

〔痾〕字仓颉码是KNLR,五笔是UBSK,四角号码是00121,郑码是TYAJ

〔痾〕字的UNICODE是U+75F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0206,UTF-32:000075FE,UTF-8:E7 97 BE。

〔痾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1ㄎㄜ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”,病。
宿怨;旧仇。

2ē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”,排泄(粪便)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疒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857頁,第10

同文書局本: 第775頁,第32

標點整理本: 第730頁,第9

廣韻》:烏何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於何切,𡘋音阿。玉篇》同「疴」,病也。前漢・五行志》:及人謂之痾。痾,病貌,言𡩻深也。後漢・五行志》:貌之不恭,是謂不肅。時則有下體生上之痾。潘岳〈閑居賦〉:常膳載加,舊痾有痊。

又,《集韻》:阿个切,音椏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

〔痾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kē、ē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阿

〔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kē] ⑴ 古同“疴”,病。⑵ 宿怨;旧仇。 [ē] ⑴ 古同“屙”,排泄(粪便)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下反切烏何切頁碼245頁,第18

異體

疴病也。从𤕫可聲。《五行傳》曰:「時卽有口痾。」

附注徐灝注箋:「痾與疴同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四反切一何反頁碼629頁,第1行,第1

疴病也。從疒可聲。《五行傳》曰:「則有口痾。」

鍇注臣鍇曰:「疴猶倚也,因人之釁以生。《五行傳》𭄘向所作,演《尚書・洪範》之意也。五行有失,則有痾恙從之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下反切烏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1391頁,第1許惟賢609頁,第1

疴病也。

段注《鴻範五行傳》鄭注同。

𤕫。可聲。

段注烏何切。十七部。

《五行傳》曰:時卽有口疴。

段注《五行傳》者,伏生《鴻範五行傳》也。言之不從。是謂不乂。時則有口舌之疴。

疴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81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613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471頁
4說文校箋第309頁,第10字
5說文考正第296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1066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1817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799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570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89頁,第18字
11標注說文第303頁,第14字
12說文注箋第250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7599頁【補遺】第17139頁
14通訓定聲第1952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645頁【崇文】第2577頁
16說文句讀第996頁
17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24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726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