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字概述
〔可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kě、kè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5画。
〔可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丁、口”,五行属木。
〔可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口,从丂( 供神之架 ),表示在神前歌唱。“可”似为“歌”字的古文。①。本义是唱 ②引申义:许可。
〔可〕字仓颉码是MNR,五笔是SKD,四角号码是10620,郑码是AIJ,中文电码是0668,区位码是3141。
〔可〕字的UNICODE是U+53E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487,UTF-32:000053EF,UTF-8:E5 8F AF。
〔可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212,属常用字。
〔可〕字反义词是否,异体字是妿、歌、𠍟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01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72頁,第1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0頁,第11字
音《唐韻》:肯我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口我切,𡘋音坷。《說文》:肯也。《廣韻》:許可也。《韻會》:可者,否之對。《書・堯典》:嚚訟,可乎。《文中子・事君篇》:達人哉山濤也,多可而少怪。
义又,僅可,未足之辭。《論語》:子曰:可也,𥳑。
义又,《禮・內則》:擇于諸母與可者。【註】諸母,衆妾也;可者,傅御之屬也。
义又,所也。《禮・中庸》:體物而不可遺。【註】體,猶生也;可,猶所也 —— 不有所遺,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。
义又,姓。《正字通》:唐諫議大夫可中正,宋紹興進士可懋。
音又,《字彙補》:苦格切,音克。《魏書・吐谷渾傳》:可汗,此非復人事。《唐書・突厥傳》:可汗,猶單于也,妻曰可敦。
音又,叶孔五切,音苦。韓愈〈元和聖德〉詩:負鄙爲難,縱則不可;出師征之,其衆十旅。
音又,叶口箇切,軻去聲。魏文帝〈寡婦賦〉:伏枕兮不寐,逮平明兮起坐;愁百端兮猥來,心鬱鬱兮無可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歌,古作可。註詳欠部十畫。又讀作何。《石鼓文》:其魚隹可。《風雅廣逸》〔註〕:隹可讀作惟何,古省文也。
注解
〔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可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kě、kè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丁、口。
〔可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口,从丂( 供神之架 ),表示在神前歌唱。“可”似为“歌”字的古文。①。本义是唱 ②引申义:许可。
〔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ě] ⑴ 允许⑵ 能够⑶ 值得,认为⑷ 适合⑸ 尽,满⑹ 大约⑺ 表示转折,与“可是”、“但”相同。⑻ 表示强调⑼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⑽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⑾ 姓。㈡ [kè] ⑴ 〔~汗( hán )〕中国古代鲜卑、突厥、回纥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肯我切頁碼第150頁,第11字續丁孫
可
肎也。从口𠀀,𠀀亦聲。凡可之屬皆从可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肯我反頁碼第384頁,第3行,第1字述
肎也。從口、丂,丂亦聲也。凡可之屬,皆從可。
鍇注臣鍇曰:「可,是肎也;丂,气躓閡可,則不復疑閒,故反丂。反丂,不閡也。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肯我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813頁,第1字許惟賢第361頁,第5字
肎也。
段注肎者,骨閒肉肎肎箸也。凡中其肎綮曰肎。可肎雙聲。
从口𠀀。
段注口气舒。
𠀀亦聲。
段注肯我切。十七部。
凡可之屬皆从可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从𠀀,故與阿近。北人稱可是,蘇州人稱阿是也。
白话解释
可,肯。字形采用“口、丂”会义,“丂”也是声旁。所有与可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可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從甲骨文到楷書,可字字形都是從口、?聲。口是嘴巴,以示用嘴巴來發聲;?聲,表示音讀。?為丂字反形,表示聲音的氣流呼出時被節制而停止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可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99頁,第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97頁,第5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0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97頁,第8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88頁,第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672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182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693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984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20頁,第2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95頁,第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554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5071頁【補遺】第16746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948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406頁【崇文】第162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599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391頁,第2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203頁,第4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38頁,第2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486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