獯字详情

xūnㄒㄩㄣ
三级汉字通用字

犭部

17画

14

18画 (獯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KHHGF

QMBU

42231

3753

6620

U 736F

QTTO

撇、弯钩、撇、撇、横、竖、横折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横、横、点、点、点、点

獯字概述

〔獯〕字拼音是(xūn),部首是犭部,总笔画是17画

〔獯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犭、熏”,五行属水。

〔獯〕字仓颉码是KHHGF,五笔是QTTO,四角号码是42231,郑码是QMBU,中文电码是3753,区位码是6620

〔獯〕字的UNICODE是U+736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9551,UTF-32:0000736F,UTF-8:E7 8D AF。

〔獯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三级字表中,序号7969

〔獯〕字异体字是𤟤

汉字解释

xūnㄒㄩㄣ

基本解释

〔~鬻〕中国夏代称北方民族。周代称“猃狁”;汉代后称“匈奴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下 部首:犬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720頁,第19

同文書局本: 第720頁,第15

標點整理本: 第673頁,第21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許云切,音薰。玉篇》:獯鬻。廣韻》:夏曰獯鬻,周曰獫狁,漢曰匈奴。孟子》:大王事獯鬻。集韻》或作𤟤,通作葷。

注解

〔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犬部

〔獯〕字拼音是xū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犭、熏

〔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ūn] ⑴ 〔~鬻〕中国夏代称北方民族。周代称“猃狁”;汉代后称“匈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