犩字详情

𭗱

wéiㄨㄟˊ

牛部

21画

18

22画 (犩)

上下结构

HIHQ

MFNM

26501

U 72A9

TVRH 86 、 TVRG 98

撇、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撇点、撇、横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撇、竖弯钩、撇折、点、撇、横、横、竖

犩字概述

〔犩〕字拼音是(wéi),部首是牛部,总笔画是21画

〔犩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魏、牛”。

〔犩〕字仓颉码是HIHQ,五笔是TVRH86,TVRG98,四角号码是26501,郑码是MFNM

〔犩〕字的UNICODE是U+72A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9353,UTF-32:000072A9,UTF-8:E7 8A A9。

〔犩〕字异体字是𤛲

汉字解释

wéiㄨㄟˊ

基本解释

古代中国西南山区一种很大的野牛。亦称“犪牛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下 部首:牛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687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705頁,第16

標點整理本: 第657頁,第17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語韋切,音巍。玉篇》:牛名。爾雅・釋畜》:犩牛。【註】卽犪牛也,如牛而大,肉數千斤,出蜀中。集韻》或作𤛲

又,《廣韻》:魚貴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虞貴切;《正韻》:魚胃切,𡘋音魏 —— 義同。集韻》或作𤛲

注解

〔犩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牛部

〔犩〕字拼音是wé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魏、牛

〔犩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éi] ⑴ 古代中国西南山区一种很大的野牛。亦称“犪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