烛字详情
烛
烛字概述
〔烛〕字拼音是(zhú),部首是火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烛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火、虫”,五行属火。
〔烛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火,蜀声。本义是古代照明用的火炬。
〔烛〕字仓颉码是FLMI,五笔是OJY,四角号码是95836,郑码是UOI,中文电码是3608,区位码是5482。
〔烛〕字的UNICODE是U+70D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8891,UTF-32:000070DB,UTF-8:E7 83 9B。
〔烛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061,属常用字。
〔烛〕字异体字是曯、燭、爞、爥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中 部首:火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602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70頁,第2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20頁,第19字
音《集韻》:持中切,音蟲 —— 旱灼也。本作爞,或省,通作蟲。
义《字彙》:俗作燭字,非。
注解
〔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。
〔烛〕字拼音是zh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火、虫。
〔烛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火,蜀声。本义是古代照明用的火炬。
〔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ú] ⑴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,周围包上蜡油,点着取亮的东西(古代亦称“火炬”)⑵ 洞悉⑶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之欲切頁碼第336頁,第11字續丁孫
燭
庭燎,大燭也。从火蜀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燎當作尞。大,各本譌作火,今正。若《韻會》『庭燎,燭也』尤善。《小雅》毛傳曰:『庭燎,大燭也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專玉反頁碼第821頁,第4行,第2字述
庭燎火燭也。從火蜀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之欲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932頁,第1字許惟賢第844頁,第8字
庭燎,大燭也。
段注燎當作尞。大各本譌作火。今正。若《韵會》庭燎燭也尤善。《小雅・毛傳》曰:庭燎,大燭也。《燕禮》。宵則庶子執燭於阼階上。司宫執燭於西階上。甸人執大燭於庭。閽人爲大燭於門外。《周禮・司烜氏》。凡邦之大事。共墳燭,庭燎。鄭云:墳,大也。《郊特牲》曰:庭燎之百。由齊桓公始也。鄭云:庭燎之差。公葢五十。侯伯子男皆三十。文出《大戴禮》。按未爇曰燋。執之曰燭。在地曰燎。廣設之則曰大燭,曰庭燎。大燭與庭燎非有二也。《周禮》絫言墳燭,庭燎。故鄭注以門外門内別之。《周禮》故書作蕡燭。先鄭云:蕡燭,麻燭也。賈公彥曰:古者未有麻燭。故鄭從墳訓大。古庭燎,依慕容所爲。以葦爲中心。以布纏之。飴蜜灌之。若今蠟燭。玉裁謂。古燭葢以薪蒸爲之。麻蒸亦其一端。麻蒸,其易然者。必云古無麻燭,葢非。許以㷓次燭灺之閒,葢得之矣。
从火。蜀聲。
段注之欲切。三部。
白话解释
烛,庭中照明的火把,火烛。字形采用“火”作边旁,“蜀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火、蜀聲。從「火」,指能照明;「蜀」表示音讀。隸書、楷書都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燭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662頁,第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837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63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29頁,第1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99頁,第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443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464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928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123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62頁,第28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16頁,第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444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9940頁【補遺】第1751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509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862頁【崇文】第344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384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687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949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