瀼字详情

𭗱

rángㄖㄤˊnǎngㄋㄤˇ
三级汉字

氵部

20画

17

21画 (瀼)

左右结构

EYRV

VSER

30132

3475

U 703C

IYKE

点、点、提、点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撇、竖提、撇、捺

瀼字概述

〔瀼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ráng、nǎng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20画

〔瀼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襄”,五行属水。

〔瀼〕字仓颉码是EYRV,五笔是IYKE,四角号码是30132,郑码是VSER,中文电码是3475

〔瀼〕字的UNICODE是U+703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8732,UTF-32:0000703C,UTF-8:E7 80 BC。

〔瀼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三级字表中,序号8068

〔瀼〕字异体字是𤅑𤅭𩆶

汉字解释

1rángㄖㄤˊ

基本解释

(露水)多。甘露~~。
〔~河〕地名,在中国河南省。
〔~~〕波浪开合的样子。
水淤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1.露很大的样子。
heavily bedewed;
恨程途渺茫,更风波零瀼,我这里千回百转自彷徨。 —— 范居中《金殿喜重重·秋思》
2.另见 ràng。

2nǎngㄋㄤˇ

基本解释

〔泱~〕水浊。亦作“泱灢”。

3ràngㄖㄤˋ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水名 Rang River。瀼水分西瀼、东瀼;西瀼又称大瀼。都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境。
瀼,水名,在蜀。 —— 《集韵》
2.另见 ráng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574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661頁,第23

標點整理本: 第610頁,第21

唐韻》:汝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如陽切,𡘋音穰 —— 露濃貌。詩・小雅》:零露瀼瀼。通作𩆶

又,《集韻》:奴當切,音囊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汝兩切,音壤 —— 水淤也。前漢・溝恤志》:杜欽曰:屯民河羨溢〔「屯民河」,「民」字為「氏」字之訛,下脫「來春桃華水盛必」七字。本作:屯氏河來春桃華水盛,必羨溢〕,有填淤反瀼之害。或从土作𤅑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乃朗切;《正韻》:乃黨切,𡘋音曩 —— 水流貌。木華〈海賦〉:涓流泱瀼。

又,水名。寰宇記》:夔州大昌縣西有千頃池,水分三道,一道南流,爲奉節縣西瀼水。

又,溪名。廣輿記》:唐元結僦居瑞昌之瀼溪上。

又,《集韻》:思將切,音襄 —— 水貌。通作蘘。

又,人㨾切,音讓 —— 義同。

又,木華〈海賦〉:瀼瀼溼溼。【註】瀼瀼,水光開合之貌 —— 音傷。〇【按】字書𡘋無傷音。
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390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6頁,第16

《前漢・溝恤志》杜欽曰,屯民河羨溢,有填淤反瀼之害。

謹照原文屯民河羨溢改爲來春必羨溢。

注解

〔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瀼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ráng、nǎ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襄

〔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ráng] ⑴ (露水)多⑵ 〔~河〕地名,在中国河南省。⑶ 〔~~〕波浪开合的样子。⑷ 水淤。 [nǎng] ⑴ 〔泱~〕水浊。亦作“泱灢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汝羊切頁碼376頁,第14

𤅭

異體

𤅭露濃皃。从水𧞻聲。

瀼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45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955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718頁
4說文校箋第496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450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1650頁,第1字
7說文探原第5601頁,第1字
8說文集注第2408頁,第1字
9說文標整第297頁,第15字
10標注說文第477頁,第10字
11說文注箋第3989頁,第1字
12說文詁林第11198頁
13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252頁,第1字
14古字釋要第1050頁,第2字
15新附通誼第52頁,第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