渱字概述
〔渱〕字拼音是(hóng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渱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虹”。
〔渱〕字仓颉码是ELIM,五笔是IJAG,四角号码是31112,郑码是VIBI。
〔渱〕字的UNICODE是U+6E3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8209,UTF-32:00006E31,UTF-8:E6 B8 B1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514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35頁,第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82頁,第12字
音《廣韻》:戸公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胡公切,𡘋音洪。《玉篇》:水聲。一曰潰渱,水沸涌也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潰渱泮汗。【註】謂直望無涯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古送切,音貢 —— 水貌。
注解
〔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渱〕字拼音是hó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虹。
〔渱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óng] ⑴ 〔溃~〕a.(水流)宽广浩大。b.水沸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