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字概述
〔宏〕字拼音是(hóng),部首是宀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宏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宀、厷”,五行属水。
〔宏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宀( mián ),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,厷( gōng )声。本义是屋子宽大而深。
〔宏〕字仓颉码是JKI,五笔是PDCU,四角号码是30732,郑码是WDGZ,中文电码是1347,区位码是2674。
〔宏〕字的UNICODE是U+5B8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439,UTF-32:00005B8F,UTF-8:E5 AE 8F。
〔宏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879,属常用字。
〔宏〕字异体字是䆖、厷、吰、宖、𥥈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668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82頁,第2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21頁,第1字
音《唐韻》:戸萌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乎萌切,𡘋音峵。《說文》:屋深響也。《玉篇》:大也。《增韻》:廣也。《書・盤庚》:用宏兹賁。【註】宏賁皆大也,謂宏大此大業也。
义又,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梓人爲筍虡臝屬,大聲而宏,則於鐘宜。
义又,宏宏。《集異記》:山𤣥卿撰〈蒼龍宮新溪銘〉云:新宮宏宏,崇軒䡾䡾。
义又,宏父,官名。《書・酒誥》:宏父定辟。【註】事官司空也,主制其疆界以定法也。
义又,岳珂〈追感〉詩:心術參堯運,規模紹漢宏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宏與谹閎洪通。《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崇論谹議。《史記》作閎,〈揚雄傳〉:閎言崇議。又,《華陽國志》:文學聘士洛下宏,字長公,閬中人。《漢書》作閎。𡘋與洪宏同。
注解
〔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宀部。
〔宏〕字拼音是hó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宀、厷。
〔宏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宀( mián ),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,厷( gōng )声。本义是屋子宽大而深。
〔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óng] ⑴ 广大,博大⑵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戶萌切頁碼第240頁,第12字續丁孫
宏
屋深響也。从宀厷聲。
附注《毛公鼎》:「宏我邦我家。」吳大澂謂宏即鞃的初文。後假借為「宏大」的「宏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乎萌反頁碼第613頁,第3行,第2字述
屋深響也。從宀厷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靈光殿賦》曰:「宖寥窲以崢嶸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戸萌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1353頁,第1字許惟賢第592頁,第6字
屋𥥍也。
段注各本深下衍響字。此因下文屋響而誤。今依《韵會》、《集韵》、《類篇》正。大小徐本皆不誤也。或曰厷弘本一聲。《谷部》曰:𧮯,谷中響也。《弓部》曰:弘,弓聲也。《水部》曰:泓,下深大也。參伍求之。葢宏訓屋深響。宖其重文。愚按此說近是。但《江賦》以泓汯成文。不妨宏宖各字也。屋深者,其內深廣也。《法言》曰:其中弘深。其外肅括。此宏字之義。假弘爲宏耳《攷工記》。其聲大而宏。大而宏者,其聲外大而中宏也。《月令》。其器圜以閎。鄭云:閎謂中寬。象土含物。圜以閎,呂氏《春秋》作圜以揜。葢宏者深廣其中。揜其外。故《禮記》,呂覽可互相足。揜者,斂也。閎亦宏之叚借字。
从宀。厷聲。
段注戶萌切。古音在六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屋深響也(有反響也)。段氏去響字謬。
屋深響也。段删響字,誤。空谷傳聲,本有響應也。凡从厷聲字皆有深意。
屋深響也。段氏去響字,謬。
字形解说
金文作、
,由「圅」、「弓」二字構成。從圅,本義為矢囊,引申有包圅義。從弓,聲符,注明音讀。得房屋深廣,屋內說話發出的回音。篆文作
,由「宀」、「厷」(肱之初文)二字構成。從宀,示房屋義。從厷,聲符,注明音讀。楷書承之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宏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69頁,第1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598頁,第9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6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00頁,第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88頁,第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039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772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726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527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85頁,第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95頁,第1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435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7422頁【補遺】第17111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96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631頁【崇文】第252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972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307頁,第9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777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705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