桼字详情

ㄑㄧ

木部

11画

7

11画 (桼)

上下结构

DOE

FOKV

40909

U 687C

SWIU

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撇、捺、竖钩、点、提、撇、点

桼字概述

〔桼〕字拼音是(qī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桼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𱥯”。

〔桼〕字仓颉码是DOE,五笔是SWIU,四角号码是40909,郑码是FOKV

〔桼〕字的UNICODE是U+687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748,UTF-32:0000687C,UTF-8:E6 A1 BC。

〔桼〕字异体字是𣷚𩃲

汉字解释

ㄑㄧ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”。
古通“~政(日月和五星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用漆树皮内的粘汁做成的涂料。
lacquer;
冶铜锢其内,桼涂其外。 —— 《汉书》
桼书(漆书)
2.木名。漆树。
Japanese varnish tree;
3.黑色。
black;
4.通“” 。
seven;
桼政(七政。指日、月和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星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260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527頁,第17

標點整理本: 第473頁,第12

唐韻》:親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戚悉切,𡘋音七。說文》:木汁,可以䰍物。从木、󰓢,象形,桼如水滴而下也。廣韻》:膠桼,通作漆。

又,水名。

注解

〔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桼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󰓢

〔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ī] ⑴ 古同“漆”。⑵ 古通“七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親吉切頁碼201頁,第3

桼木汁。可以䰍物。象形。桼如水滴而下。凡桼之屬皆从桼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親逸反頁碼513頁,第7行,第1

桼木汁可以䰍物。象木形,漆如水滴而下。凡桼之屬,皆從桼。

鍇注臣鍇按:《周禮》曰「桼林之征」是也。䰍即以桼物之名也,六點皆象水而非水也,象形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親吉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1101頁,第1許惟賢486頁,第3

桼木汁。可㠯䰍物。

段注木汁名桼。因名其木曰桼。今字作漆而桼廢矣。漆,水名也。非木汁也。詩書梓桼,桼絲皆作漆。俗以今字易之也。《周禮》載師。桼林之征二十而五。大鄭曰:故書桼林爲漆林。杜子春云:當爲桼林。是則漢人分別二字之嚴。今注疏譌舛。爲正之如此。《周禮》巾車注髤桼字皆作桼。不作漆。漢人多假桼爲七字。《史記》六律五聲八音來始。來始正桼始之誤。尚書《大傳》、《漢・律曆志》皆作七始。史,漢同用今文尚書也。

从木。

段注各本無。今補。《韵會》作象木形。亦誤。

象形。

段注謂左右各三皆象汁自木出之形也。親吉切。十二部。

桼如水滴而下也。

段注也字補。說象形之意也。左右各三象水滴下。

凡桼之屬皆从桼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古誤作來。柒即由此變形。

《周禮》故書當作桼林,古七字作桼,今變為柒。

白话解释

桼,一种树汁。可以油漆物件。象形。“桼”的字形有如树汁从上滴下。所有与桼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桼”作边旁。

桼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96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509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395頁
4說文校箋第255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246頁,第12字
6說文今釋第877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1527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29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296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56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251頁,第12字
12說文注箋第2026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388頁【補遺】第16937頁【後編】第18196頁
14通訓定聲第2543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528頁【崇文】第2109頁
16說文句讀第805頁
17說文新證第511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266頁,第1字
19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114頁,第2字
20古字釋要第611頁,第1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