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字详情
孝
孝字概述
〔孝〕字拼音是(xiào),部首是子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孝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耂、子”,五行属水。
〔孝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老省,从子,像一个孩子扶持老人之状。本义是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。
〔孝〕字仓颉码是JKND,五笔是FTBF,四角号码是44407,郑码是BMYA,中文电码是1321,区位码是4802。
〔孝〕字的UNICODE是U+5B5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389,UTF-32:00005B5D,UTF-8:E5 AD 9D。
〔孝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638,属常用字。
〔孝〕字异体字是𡥈、𡥍、𡥒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子部
武英殿刻本: 第658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78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16頁,第8字
音《唐韻》:呼敎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許敎切,𡘋嘐去聲。《說文》:善事父母者。从老省、从子,子承老也。《孝經》:夫孝,天之經也,地之義也,民之行也。《書・堯典》:克諧以孝。《禮・祭統》:孝者,畜也。順於道,不逆於倫之謂畜。又,〈祭義〉:曾子曰:居處不莊非孝,事君不忠非孝,涖官不敬非孝,朋友不信非孝,戰𨻰無勇非孝。五者不遂,烖及於親,敢不敬乎。
义又,《諡法》:五宗安之,慈惠愛親,秉德不回,協時肇享,大慮行節,𡘋曰孝。
义又,姓。《風俗通》:秦孝公後。
音又,叶許救切,音臭。《詩・周頌》「於乎皇考,永世克孝」,叶上疚造。
音又,叶許六切,音旭。《詩・大雅》「匪棘其欲,遹追來孝」,叶上淢,淢音侐。
注解
〔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子部。
〔孝〕字拼音是xià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耂、子。
〔孝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老省,从子,像一个孩子扶持老人之状。本义是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。
〔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ào] ⑴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⑵ 居丧的事⑶ 丧服⑷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呼敎切頁碼第275頁,第16字續丁孫
孝
善事父母者。从老省,从子。子承老也。
附注按:金文「孝」字上部像戴髮傴僂老人,唐蘭謂即「老」之本字,「子」攙扶之,會意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獻罩反頁碼第705頁,第7行,第3字述
善事父母者。從老省,從子,子承老,老省亦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通論僃矣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呼教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592頁,第3字許惟賢第697頁,第7字
善事父母者。
段注《禮記》。孝者,畜也。順於道。不逆於倫。是之謂畜。
从老省。从子。子承老也。
段注說會意之恉。呼教切。二部。
白话解释
孝,善于侍奉父母长辈。字形采用省略了“匕”的“老”和“子”会义。这个字形是表示“子承老”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作,由「老」(省)、「子」二字構成。從老(省),示孝養的對象之義。從子,示孝養的子、女。金文承自甲骨文。戰國文字以降,皆從老省、從子會意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孝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43頁,第9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94頁,第7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2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54頁,第1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34頁,第1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208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068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231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786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15頁,第2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46頁,第9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868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505頁【補遺】第1727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115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729頁【崇文】第291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139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657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810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