柢字详情
柢
柢字概述
〔柢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dǐ、chí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柢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氐”,五行属木。
〔柢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氐( dǐ )声。本义是树根,根柢。
〔柢〕字仓颉码是DHPM DHVI,五笔是SQAY,四角号码是42940,郑码是FRS,中文电码是2685,区位码是7260。
〔柢〕字的UNICODE是U+67E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594,UTF-32:000067E2,UTF-8:E6 9F A2。
〔柢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4154。
〔柢〕字异体字是㭽、楴、氐、秪、胝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243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20頁,第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65頁,第20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:都禮切;《正韻》:典禮切,𡘋音邸。《說文》:根也。徐鍇曰:華葉之根曰蒂,木之根曰柢。老子《道德經》:深根固柢。何劭〈遊仙〉詩:根柢無雕落。
义又,與邸通。《爾雅・釋器》:邸謂之柢。【郭註】根柢皆物之邸,邸卽底。
音又,《唐韻》:都計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丁計切,𡘋音帝。又,《唐韻》、《廣韻》:都奚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都黎切,𡘋音低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柢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ǐ、ch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氐。
〔柢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氐( dǐ )声。本义是树根,根柢。
〔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ǐ] ⑴ 树木的根;引申为基础㈡ [chí] ⑴ 碓衡,杵柄。《集韻·支韻》:“柢,《字林》:碓衡。”⑵ 桃。《集韻·支韻》:“柢,桃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都禮切頁碼第184頁,第23字續丁孫
柢
木根也。从木氐聲。
附注桂馥義證引戴侗曰:「凡木命根為氐,旁根為根,通日本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的替反頁碼第458頁,第5行,第2字述
木根。從木氐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華葉之根曰蒂,樹之根曰柢,音同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都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992頁,第1字許惟賢第437頁,第11字
木根也。
段注《道德經》。深其根。固其柢。長生久視之道。《韓非・解老》曰:樹木有曼根。有直根。直根者,書之所謂柢也。柢也者,木之所以建生也。曼根者,木之所以持生也。按直者曰直根。横者曰曼根。柢或借蒂字爲之。又借氐字爲之。《節南山》傳曰氐本也是。
從木。氐聲。
段注都禮切。十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鬚根曰根,直根曰柢。
柢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64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69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65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31頁,第8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27頁,第1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799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402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066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171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43頁,第28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30頁,第1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843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5874頁【補遺】第1687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304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481頁【崇文】第192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725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240頁,第10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822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570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