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字详情

běnㄅㄣˇ
最常用字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独体字

木部

5画

5画 (本)

独体字

指事字

DM

FAVV

50230

2609

1730

U 672C

SGD

横、竖、撇、捺、横

本字概述

〔本〕字拼音是(běn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5画,是独体字。

〔本〕字是独体字,五行属木。

〔本〕字造字法是指事。小篆字形,从“木”,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,指明树根之所在。本义是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。

〔本〕字仓颉码是DM,五笔是SGD,四角号码是50230,郑码是FAVV,中文电码是2609,区位码是1730

〔本〕字的UNICODE是U+672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412,UTF-32:0000672C,UTF-8:E6 9C AC。

〔本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210,属常用字

〔本〕字的近义词是,反义词是末、末、字、标、利,异体字是𡗧𡴡𡴩𣖎

汉字解释

běnㄅㄣˇ

基本解释

草木的根。~草(泛指中药)。无~之木。
事物的根源,与“”相对。~末(头尾;始终)。根~(根源;彻底;本质上)。
草的茎,树的干。草~植物。
中心的,主要的。~部。~体。
原来。~来。~领。
自己这方面的。~国。~身。~位。~分( fèn 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指事。小篆字形,从“”,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,指明树根之所在。本义: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。
2.同本义。
root of a plant;
本,木下曰本。 —— 《说文》本实先拨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荡》木水之有本原。 —— 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伐木不自其本,必复生。 —— 《国语·晋语》是岁,有禾生景天中,三本一茎九穗。 —— 《论衡·吉验》摇其本以观其疏密。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
水有源,木有本;本干(草木的根干)
3.本宗族。
patriarchal clan;
本支百世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。 —— 鲁迅《呐喊》
本宗(犹祖籍;本宗族);本种(自己的种族)
4.事物的根基或主体。
foundation; basis; origin;
君子务本。 —— 《论语·学而》今背本而趋末。 —— 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然墨之道,兼爱为本。 —— 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治本(从根本上加以处理);根本(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)
5.母金,本钱。
capital; principal;
子本相侔。(子:利息,侔:相等) —— 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
亏本(损失本钱);本钿(方言。本钱);本银(本钱,资本)
6.根源,本源。
source; origin;
物有本末,事有始终。 —— 《礼记·大学》盖亦反其本矣。 ——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为是者有本有原。 —— 唐· 韩愈《原毁》人穷则反本。 —— 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本根(根由,根源);本缘(佛教语。由来,缘起);本由(根由)
7.古代指农业生产。
agriculture;
今殴民而归之农,皆著于本。 —— 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本富(指经营农业致富);本穑(犹稼穑);本农(农业。古以农为本);本业(指农业)
8.底本。
a copy for the record or for reproduction; master copy;
今存其本不忍废。 —— 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本文;稿本;脚本;话本;剧本;歌本
9.奏章 。
memorial to an emperor;
本章(官员呈给皇帝的文书、奏折);本奏(即奏本)
10.书册,本子 。
book;
若止印三二本。 —— 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亦先有所本。 —— 蔡元培《图画》
本子(书本)普及本;宋本;刻本;节本;合装本。亦指作为根据的事物 base on; in according to
形容词
1.原来的;本来的。
native; original;
此之谓失其本心。 —— 《孟子》
本处(原籍);本贯(原籍);本事(原本的事情)
2.基础的,基本的 。
basic; fundamental;
本纪(根本纲纪);本根(根本)
动词
1.执掌,统辖 。
preside over; hold;
本司(分管事务的官署);本次(指本人管辖的地方);本兵(执掌兵权;本部军队)
2.推究,推原。
examine; study;
抑本其成败之迹。 —— 宋· 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·序》
本原(推究,推本溯源);本察(推究,探究)
代词
1.自己或自己方面的。
one's own; itself;
本姓曹。 —— 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本里(自己的乡里);本宅(自己的住宅,自己的墓穴);本乡,本市,本埠,本省,本队
2.现今的 。
current; this; present;
本日(当天);本月(现时所在的月份;当月)
3.这,那。
this;
用芽者自从本说。 —— 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本山(此山);本法(这项法律);本处(此地,此处)
量词
1.用于书籍簿册。
一本书;一本回忆录。
2.用于植物。株;棵。
一边种几本大芭蕉。 —— 《红楼梦》
二十本葱
副词
原先,本来 originally; at first 臣本布衣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 本在冀州之南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 自言本是京城女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219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509頁,第7

標點整理本: 第455頁,第7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布忖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補衮切,𡘋奔上聲。說文》:木下曰本,从木,一在其下。草木之根秪也。左傳・昭元年》:木水之有本原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元元本本,殫見洽聞。

又,《玉篇》:始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舊也、下也。禮・禮器》:反本修古,不忘其初。爾雅・釋器》〔疏〕:柢,本也,凡物之本,必在底下。

又,《左傳》〔註〕:豫爲後地曰張本。

又,《曲禮》〔註〕:韭曰豐本,菖蒲根曰昌本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𡘋逋昆切 —— 同「奔」,喻德宣譽曰本走。

又,叶方典切,音匾。班媫妤〈擣素賦〉:調非常律,聲無定本,或連躍而更投、或暫舒而常斂。

卷目:考證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273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0頁,第1

《曲禮註》韭曰豐本。

謹按韭曰豐本係經文,非註文,謹省註字。

注解

〔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本〕字拼音是běn,独体字。

〔本〕字造字法是指事。小篆字形,从“木”,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,指明树根之所在。本义是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。

〔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ěn] ⑴ 草木的根⑵ 事物的根源,与“末”相对⑶ 草的茎,树的干⑷ 中心的,主要的⑸ 原来⑹ 自己这方面的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布忖切頁碼184頁,第21

本木下曰本。从木,一在其下。

鉉注徐鍇曰:「一,記其處也。本末朱皆同義。」

異體𡴩

楍古文。

附注徐鍇繫傳:「一記其處也,與末同義,指事也。」蕭道管重文管見:「古文作𠱠,象其根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金文从木,高鴻縉以為圓點所以指示樹根的部位,其說是也。晉、楚文字加『臼』,或與『凵』同意,表示地下而已,木下則簡化為一個圓點。戰國其他文字圓點或作橫筆,其為指事符號則一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補忖反頁碼458頁,第4行,第2

楍木下曰本。從木,一在其下。

鍇注臣鍇曰:「一記其處也,與末同義,指事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458頁,第5行,第1

古文。

鍇注臣鍇曰:「𠱠,固其本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布忖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991頁,第4許惟賢437頁,第9

木丅

木丅木下曰本。從木。從丅。

段注此篆各本作本。解云從木,一在其下。今依《六書故》所引唐本正。本末皆於形得義。其形一從木丄。一從木丅。而意卽在是。全書如此者多矣。一記其處之說。非物形也。《大雅》以本奏爲奔走。假借也。布忖切。十三部。

古文。

段注此從木𧰼形也。根多竅似口。故從三口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从木,一在其下。段从唐本《說文》,不可信。

白话解释

本,树的下部叫“本”。字形采用“木”作边旁,指事符号“一”表示位置在树的下部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字形從木,其上為樹幹與樹枝,其下為樹根,而樹根上的三點則表示樹木根本之處,為不成文的虛像。戰國文字有將樹根的三點減省作一點的「」形,也有將黑點拉長成一橫畫並加上表示泥土飾筆「」形;或是直接改點為橫畫的「」形。其中的橫畫不是數字一,只是表示根本的位置而已,也是不成文的虛像。篆文其下仍作橫筆,而《說文》收錄的古文下作「」,應該是從金文三黑點變形而來。隸書和楷書和篆文的構形相同。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。

本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63頁,第17字
2陳昌治本第469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365頁
4說文校箋第231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227頁,第15字
6說文今釋第799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402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065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171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43頁,第27字
11標注說文第230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1842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5872頁【補遺】第16869頁
14通訓定聲第3223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481頁【崇文】第1921頁
16說文句讀第724頁
17說文新證第484頁,第2字
18章授筆記第240頁,第9字
19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819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570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