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字概述
〔木〕字拼音是(mù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4画,是独体字。
〔木〕字是独体字,五行属木。
〔木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树木形。上为枝叶,下为树根。“木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从“木”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。本义是树木。
〔木〕字仓颉码是D,五笔是SSSS,四角号码是40900,郑码是FA,中文电码是2606,区位码是3630。
〔木〕字的UNICODE是U+672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408,UTF-32:00006728,UTF-8:E6 9C A8。
〔木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087,属常用字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218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09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55頁,第1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莫卜切,音沐。《說文》:冒也,冒地而生,東方之行,从屮,下象其根。徐鍇曰:屮者,木始申坼也,萬物皆始於微,故木从屮。《白虎通》:木之爲言觸也。《玉篇》:燧人氏鑽出火也。《書・洪範》:五行,一曰水、二曰火、三曰木、四曰金、五曰土。《易・說卦傳》:𢁉爲木。【疏】木可以揉曲直,卽𢁉順之謂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某日立春,盛德在木。【疏】春則爲生,天之生育,盛德在於木位。
义又,八音之一。《周禮・春官・太師》:金石土革絲木匏竹。【註】木,柷敔也。
义又,質樸。《論語》:剛毅木訥近仁。
义又,木彊,不和柔貌。《前漢・周勃傳》:勃爲人木彊敦厚。
义又,析木,星次。《爾雅・釋天》:析木謂之津。
义又,姓。《統譜》:漢木仁、晉木華。又百濟八姓,一曰木氏。又,複姓,端木。
音又,叶末各切,音莫。馬融〈廣成頌〉:隂慝害作,百卉畢落;林衡戒田,焚林柞木。
音《韻會》:从丨,丨,古本切,非从亅;亅,其月切。
注解
〔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木〕字拼音是mù,独体字。
〔木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树木形。上为枝叶,下为树根。“木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从“木”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。本义是树木。
〔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ù] ⑴ 树类植物的通称⑵ 木料、木制品⑶ 棺材⑷ 质朴⑸ 呆笨⑹ 感觉不灵敏,失去知觉⑺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⑻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莫卜切頁碼第179頁,第1字續丁孫
木
冒也。冒地而生。東方之行。从屮,下象其根。凡木之屬皆从木。
鉉注徐鍇曰:「屮者,木始甲坼,萬物皆始於微。故木从屮。」
附注王筠釋例:「木固全體象形字也。丨象榦,上揚者枝葉,下注者根株。衹統言象形可矣,分疏則謬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門逐反頁碼第441頁,第6行,第1字述
冒也,冒地而生,東方之行。從屮,下象其根。凡木之属,皆從木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木之於屮彌高大,故從屮,下有根。屮者,木始甲坼也,萬物皆始於微,合抱之木生於毫末,故木從屮。木之性上枝㫄引一尺,下根亦引一尺,故於文木上下均也。東方陽氣所起,主生;木亦漸生東方,主仁。仁者,柔木亦柔,故《詩》曰:『荏苒柔木。』木盛於東,成於西,故藥用木多取東,引枝根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莫卜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951頁,第1字許惟賢第420頁,第1字
冒也。
段注以曡韵爲訓。《冃部》曰:冒,冢而前也。
冒地而生。東方之行。从屮。下象其根。
段注謂巾也。屮象上出。巾象下垂。莫卜切。三部。
凡木之屬皆从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形[一]。[一]朱希祖部首字頭下之「形」「意」「事」,為標明六書之用,「形」指象形,「意」指會意,「意」為指事,下同。
白话解释
木,冒突。冒地而生。五行之中,东方属木。字形采用“屮”作边旁,下部象它的根。所有与木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木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從甲骨文到篆文之形,都上像樹枝,中像樹幹,下像樹根,據具體的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字經隸書,形變作,樹枝拉直,而為橫畫,遂失其形,楷書即沿之而定體。金文第二例作
,上端填實,以黑點表樹枝濃密之形,不失木的基本結構,所以仍屬象形。
木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53頁,第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53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55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23頁,第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21頁,第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771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346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967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127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39頁,第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22頁,第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775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5705頁【補遺】第1684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485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461頁【崇文】第184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697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484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728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556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