昏字概述
〔昏〕字拼音是(hūn),部首是日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昏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氏、日”,五行属木。
〔昏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日,从氐( dǐ )省。“氐”是下的意思。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。本义是黄昏。
〔昏〕字仓颉码是HPA,五笔是QAJF,四角号码是72604,郑码是RHK,中文电码是2495,区位码是2772。
〔昏〕字的UNICODE是U+660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127,UTF-32:0000660F,UTF-8:E6 98 8F。
〔昏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193,属常用字。
〔昏〕字的近义词是晕,反义词是晨,异体字是婚、惛、昬、𣄼、𣄾、𣆾、𣇲、𣉈、𣋯、𦟲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上 部首:日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173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91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37頁,第12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呼昆切,音閽。《說文》:日冥也。从日、氐省。氐者,下也。一曰民聲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昏,代也。【註】代明也。【疏】日入後二刻半爲昏,昏來則明往,故云代明。《釋名》:昏,損也,陽精損減也。《周禮・秋官・司寤氏》〔註〕:日入三刻爲昏,不盡三刻爲明。《淮南子・天文訓》:日至虞淵,是謂黃昏;至於蒙谷,是謂定昏。
义又,《詩・邶風》:宴爾新昏。《儀禮・士昏禮》〔註〕:士娶妻之禮,以昏爲期,因而名焉。必以昏者,陽往而隂來,日入三商爲昏。
义又,《左傳・昭二十五年》:昏媾姻亞。【註】妻父曰昏,重昏爲媾,婚父曰姻,兩婿相謂曰亞。
义又,《書・益稷》:下民昏墊。【傳】昏瞀墊溺。
义又,《書・盤庚》:不昏作勞。【傳】昏,彊也。
义又,《書・牧誓》:昏棄厥肆祀弗答。【傳】昏,亂也。【疏】昏,閽於事必亂,故昏爲亂也。
义又,《左傳・昭十九年》:札瘥夭昏。【註】未名曰昏。【疏】子生三月父名之。未名之曰昏,謂未三月而死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呼困切,音𠉣 —— 暗也。亦姓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許云切。曹大家〈東征賦〉:悵容與而久住兮,忘日夕而將昏;到長垣之境界,察農野之居民。
音又,叶許懸切。馬融〈廣成頌〉:子野聽聳,離朱目眩;隷首策亂,陳子籌昏。
注解
〔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上,康熙部首是日部。
〔昏〕字拼音是hū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氏、日。
〔昏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日,从氐( dǐ )省。“氐”是下的意思。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。本义是黄昏。
〔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ūn] ⑴ 天刚黑的时候⑵ 暗而无光⑶ 惑乱⑷ 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⑸ 古同“婚”,婚姻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呼昆切頁碼第216頁,第26字續丁孫
昏
異體昬
日冥也。从日氐省。氐者,下也。一曰民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字从氐省為會意,絕非从民聲為形聲也。蓋隸書淆亂,乃有从民作昬者。」郭沫若《殷契粹編考釋》:「殷人昏字實不从民,足證段氏之卓識而解决千載之疑案矣。」
蔣注按馬王堆漢墓帛書甲乙本老子德經第五十七章昏皆作昬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喧盆反頁碼第553頁,第1行,第2字述
日冥也。從日、氐省。氐者,下也。一曰民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呼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217頁,第4字許惟賢第535頁,第4字
日冥也。
段注冥者,窈也。窈者,深遠也。鄭《目錄》云:士娶妻之禮。以昏爲期。因以名焉。必以昏者,陽往而陰來。日入三商爲昏。引伸爲凡闇之偁。
从日,氐省。氐者,下也。
段注《氐部》曰:氐者,至也。其引伸之義則爲下。故此云氐者,下也。上部云下者氐也。《目部》云氐目卽低目。《人部》無低字。昏字於古音在十三部。不在十二部。昏聲之字。𧓢亦作蚊。𡼐亦作㞶。𣇻亦作忞。昏古音同文。與眞臻韵有斂侈之別。字从氐省爲會意。絕非从民聲爲形聲也。葢隷書淆亂。乃有从民作昬者。俗皆遵用。唐人作《五經文字》乃云:緣廟諱偏傍。準式省从氏。凡汦昏之類皆从氏。以昏類泯。其亦傎矣。呼昆切。䰟韵者,文韵之音變。
一曰民聲。
段注此四字葢淺人所增。非許本書。宜刪。凡全書內昏聲之字皆不从民。有从民者譌也。
白话解释
昏,日落西山。由“日”、有所省略的“氐”构成。“氐”,是“下”的意思。有一种说法认为,“昏”字以“民”为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從日在人下,示日落意。字有增點從作氏。周金文亦見昏字,戰國文字仍從日、從氏。秦以後從氏部件有漸訛變作「民」形,遂理解為從民聲。楷書固定從日、氏。《說文》:「昏,日冥也。从日,氐省。氐者,下也。一曰,民聲。」
昏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26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549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22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74頁,第6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63頁,第17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947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635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511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400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68頁,第15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72頁,第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195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6801頁【補遺】第1701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208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576頁【崇文】第230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879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535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406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653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