悸字详情

ㄐㄧˋ
二级汉字通用字

忄部

11画

8

12画 (悸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PHDD

UMYA

92047

1900

2834

U 60B8

NTBG

点、点、竖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捺、横撇/横钩、竖钩、横

悸字概述

〔悸〕字拼音是(jì),部首是忄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悸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忄、季”,五行属木。

〔悸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心,季声。本义是害怕,心惊肉跳。

〔悸〕字仓颉码是PHDD,五笔是NTBG,四角号码是92047,郑码是UMYA,中文电码是1900,区位码是2834

〔悸〕字的UNICODE是U+60B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760,UTF-32:000060B8,UTF-8:E6 82 B8。

〔悸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4988

〔悸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ㄐㄧˋ

基本解释

因害怕而自觉心跳。惊~。~栗(心惊肉跳)。~动。心有余~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(形声。从心,季声。本义:害怕,心惊肉跳) 同本义。
(of the heart)beat with terror; palpitate with fear;
悸,心动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惶悸兮失气。 —— 《楚辞·悼乱》。注:“惧也。”忽魂悸以魄动。 —— 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夙行失道,望尘惊悸。 —— 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心有余悸;悸震(震惊);悸颤(怕得发抖);悸心(心怀恐惧);悸怖(恐惧);悸恐(犹惶恐);悸悚(恐惧);悸罔(惊恐迷乱)
形容词
带下垂的样子 。
hanging;
悸悸(下垂的样子)
名词
心悸病 fear使我至今病悸。——《汉书·田延年传》太师王舜自 莽篡位后病悸,寝剧,死。——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930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389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333頁,第22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其季切,音痵。說文》:心動也。从心,季聲。

又,帶下垂貌。詩・衞風》:垂帶悸兮。

集韻》或作𢜽

注解

〔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

〔悸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季

〔悸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心,季声。本义是害怕,心惊肉跳。

〔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ì] ⑴ 因害怕而自觉心跳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其季切頁碼354頁,第23

悸心動也。从心季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反切岐季反頁碼860頁,第6行,第3

悸心動也。從心季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魯靈光殿賦》曰:『心愢愢而發悸。』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下反切其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039頁,第6許惟賢891頁,第10

悸心動也。

段注《衞風》。垂帶悸兮。傳曰:垂其紳帶,悸悸然有節度也。此未知以悸爲何字之叚借。凡若此類思而未得者,可姑置之。但心知其必是叚借斯可矣。

从心。季聲。

段注其季切。十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「垂帶悸兮」,毛傳:「悸悸然有節度也」,則仍訓動字。

《詩》「垂帶悸[兮]」之悸,毛傳曰:「悸悸然有節度也」,則亦由動義引申。蓋依毛訓謂垂斯手動,則知即由心動義引申矣。

《詩》「垂帶悸[兮] 」,亦由動引申。

白话解释

悸,心脏因恐慌而无节失控地跳动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采用“季”作声旁。

悸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99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885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672頁
4說文校箋第455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421頁,第20字
6說文今釋第1525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2596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517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245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278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440頁,第15字
12說文注箋第364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0445頁【補遺】第17588頁
14通訓定聲第2298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904頁【崇文】第3613頁
16說文句讀第1467頁
17章授筆記第435頁,第8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1023頁,第4字
19古字釋要第991頁,第1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