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字详情
幾
幾字概述
〔幾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jī、jǐ),部首是幺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幾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幺、幺、丶、丆、人”。
〔幾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本义是微,隱微。
〔幾〕字仓颉码是VIHI,五笔是XXDT86,XXAW98,四角号码是22453,郑码是ZZHO。
〔幾〕字的UNICODE是U+5E7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190,UTF-32:00005E7E,UTF-8:E5 B9 BE。
〔幾〕字异体字是㡬、几、機、𢆻、𢆼、𢇒、𢇓、𨗂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下 部首: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820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42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85頁,第5字
音《唐韻》:居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居希切,𡘋音機。《說文》:微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幾者,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。《書・臯陶謨》:兢兢業業,一日二日萬幾。【傳】言當戒懼萬事之微。
义又,《說文》:殆也,从𢆶、从戍。戍,兵守也。𢆶而兵守者危也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幾,危也。【註】幾,猶殆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天之降罔,維其幾矣。
义又,《玉篇》:期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卜爾百福,如幾如式。【疏】所以與汝百種之福,其來早晚,如有期節矣,其福多少,如有法度矣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庶幾,尚也。【疏】尚,謂心所希望。《孟子》:王庶幾改之。
义又,察也。《禮・玉藻》:御瞽幾聲之上下。《周禮・地官・司門》:幾出入不物者。【註】不物,與衆不同。又,〈司關〉:無關門之征猶幾。【註】無租稅,猶苛察不得令姦人出入。
音又,《韻會》:將及也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近也。《易・中孚》:月幾望。《禮・樂記》:知樂則幾於禮矣。《史記・留侯世家》:幾敗乃公事。〇【按】《爾雅釋文》音機,《史記索隱》音祈,《禮記釋文》音譏。又,巨依反。《韻會》云𡘋機祈二音,是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渠希切,音祈。《集韻》:器之沂鄂也。《禮・郊特牲》:丹漆雕幾之美。【註】幾,謂漆餙沂鄂也。【疏】雕,謂刻鏤。幾,謂沂鄂。言以丹漆雕餙之,以爲沂鄂。【釋文】幾,巨依反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居狶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舉豈切,𡘋機上聲。《玉篇》:幾幾,多也。《廣韻》:幾,何也。《韻會》:幾,數問多少之辭。《左傳・僖二十七年》:靖諸內而敗諸外,所獲幾何。《史記・萬石君傳》:少子慶爲太僕御,出,上問車中幾馬。
义又,《韻會》:未多時曰無幾。又,物無多,亦曰無幾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其既切,祈去聲。《廣韻》:幾,未已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與覬通。《左傳・哀十六年》:國人望君,如望歲焉,日日以幾。【註】冀君來。《史記・晉世家》:無幾爲君。【註】幾,謂望也。
注解
〔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幺部。
〔幾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ī、jǐ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、人。
〔幾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本义是微,隱微。
〔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ī] ⑴ 細微。見“幾希”、“幾微”等條。⑵ 危殆、危險。《詩經•大雅•瞻卬》:“天之降罔,維其幾矣。”⑶ 將近、相去不遠。如:“幾及”、“庶幾”。《史記•卷五十五•留侯世家》:“漢王輟食吐哺,罵曰:‘豎儒!幾敗而公事!’”⑷ 豈。《史記•卷九十一•黥布傳》:“人相我當刑而王,幾是乎?”⑸ 預兆、細微的跡象。《易經•繫辭下》:“君子見幾而作,不俟終日。”⑹ 時期、機會。《詩經•小雅•楚茨》:“卜爾百福,如幾如式。”㈡ [jǐ] ⑴ 詢問數量的多少。如:“幾個人”、“幾點鐘”。唐•王翰《涼州詞二首之一》:“醉臥沙場君莫笑,古來征戰幾人回?”⑵ 表示不定的數目。如:“少年十幾二十時”、“他才十幾歲。”⑶ 何、哪,表時間的疑問詞。見“幾何”、“幾曾”等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居衣切頁碼第124頁,第6字續丁孫
幾
微也。殆也。从𢆶从戍。戍,兵守也。𢆶而兵守者,危也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幾,危殆,假借為『幾微』。《金文形義通解》以為:『金文象以束絲懸人,戈加於絲,絲斷在即,千鈞一髮之際,也因表危殆之義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居希反頁碼第321頁,第6行,第2字述
微殆也。從𢆶、戍。戍,兵守也。𢆶而兵守者,危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戍,戍兵。曰見幾,見微也。兵守爲危殆也。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居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633頁,第1字許惟賢第283頁,第7字
微也。
段注《𣪠辭傳》曰:幾者,動之微。吉凶之先見也。又曰: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。虞曰:幾,神妙也。
殆也。
段注《歹部》曰:殆,危也。危與微二義相成。故兩言之。今人分微義爲上聲。危義爲平聲。按《禮記》雕幾,借爲圻堮之圻。
从𢆶。从戍。戍,兵守也。𢆶而兵守者危也。
段注說從戍之意。居衣切。十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訓期者,兵戍有期限也。
字形解说
金文字形從?、從戈、從大。從?,?為細絲,以示觀察入微;從戈從大,又或從人從戈,以示戍守。從?、從戈、從大,表示洞見事情之吉凶,而有所防備。戰國文字或省?為幺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從金文作從?從戍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幾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45頁,第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29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5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63頁,第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55頁,第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551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951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243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799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98頁,第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59頁,第1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231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317頁【補遺】第16645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265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28頁【崇文】第130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476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318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170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302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409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