屯字概述
〔屯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tún、zhūn),部首是屮部,总笔画是4画,是独体字。
〔屯〕字是独体字,五行属火。
〔屯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屮贯一。屮( chè ),草。一,土地。象草木初生的艰难。①( zhūn )。本义是艰难。②引申义:聚集。
〔屯〕字仓颉码是PU,五笔是GBNV,四角号码是50717,郑码是HDZI,中文电码是1470,区位码是4545。
〔屯〕字的UNICODE是U+5C6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663,UTF-32:00005C6F,UTF-8:E5 B1 AF。
〔屯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103,属常用字。
〔屯〕字异体字是𨶿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屮部
武英殿刻本: 第720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04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44頁,第42字
音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株倫切,音肫。《說文》:難也,象艸木之初生,屯然而難。从屮貫一 —— 一,地也 —— 尾曲。《玉篇》:萬物始生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厚也。《易・屯卦》:屯,剛柔始交而難生。
义又,屯邅,難行不進貌。《易・屯卦》:屯如邅如。別作迍。
义又,《增韻》:吝也。《易・屯卦》:屯其膏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:徒渾切。《正韻》:徒孫切,𡘋音豚 —— 聚也,勒兵而守曰屯。《前漢・趙充國傳》:分屯要害。
义又,兵耕曰屯田。《周禮・冬官》有屯部,今曰屯田司。
义又,姓,三國蜀漢法部尚書屯度。
义又,屯留,縣名,在上黨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徒困切,音頓 —— 亦姓。《風俗通》:混屯,太昊之良佐,子孫因以爲氏。
音又,叶徒沿切,音田。馬融〈廣成頌〉:校隊案部,爲前後屯;甲乙相伍,戊己爲堅。
注解
〔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屮部。
〔屯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ún、zhūn,独体字。
〔屯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屮贯一。屮( chè ),草。一,土地。象草木初生的艰难。①( zhūn )。本义是艰难。②引申义:聚集。
〔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ún] ⑴ 聚集,储存⑵ 驻军防守⑶ 村庄㈡ [zhūn] ⑴ 困难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陟倫切頁碼第15頁,第2字續丁孫
屯
難也。象艸木之初生。屯然而難。从屮貫一。一,地也。尾曲。《易》曰:「屯,剛柔始交而難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陟倫反頁碼第62頁,第2行,第1字述
難也。象艸木之初生,屯然而難。從屮貫一,一,地也。尾曲。《易》曰:「屯,剛柔始交而難生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易》屯卦象辭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陟倫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84頁,第1字許惟賢第36頁,第2字
難也,屯。
段注《韵會》有。
象艸木之初生。屯然而難。从屮貫一屈曲之也。一,地也。
段注此依《九經字㨾》、《眾經音義》所引。《說文》多說一爲地。或說爲天。象形也。屮貫一者,木剋土也。屈曲之者,未能申也。《乙部》曰:春艸木冤曲而出。陰气尙彊。其出乙乙。屯字从屮而象其形也。陟倫切。十三部。
易曰:屯剛柔始交而難生。
段注《周易・彖傳》文。《左傳》曰:屯固比入。《序卦傳》曰:屯者,盈也。不堅固,不盈滿。則不能出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易出曰利,難出曰鈍。引申為屯聚,師亦有屯聚義。
本義為難,訓「盈」者,《詩》「有敦瓜苦」,敦,聚也。敦、屯、團、墩,皆有聚意,聚則盈。其本字皆當作𠂤。
難也,易出曰利,難出曰鈍。鈍者,屯之孳乳字。屯聚之屯,則从𠂤轉。師从𠂤,故亦有屯聚意。○敦、屯皆有聚意,團練亦近,墩(本作𠂤)亦同。故屯,行也。借為𠂤字,《莊子•至樂》:「生于陵屯」[一]
難也。易出曰利,難出曰鈍,故利鈍之鈍从屯聲,鈍即屯之孳乳字也。訓「盈」之屯,為訓「聚」之敦(《詩》「敦彼行葦」)、團(俗云團練,亦有聚誼),𠂤(俗作墩)等字之引申誼(聚則盈),實即「𠂤」之假借字。屯聚之屯从𠂤音轉,𠂤、屯雙聲,師从𠂤,故師亦有屯聚意。《莊子》「生於陵屯」,即「陵堆」也。
難也。易出曰利,難出曰鈍。鈍乃屯之孳乳字。引申為屯聚。師从𠂤(即今堆字),亦有屯聚意。○屯、敦、𠂤、堆皆有聚意,故亦可訓盈。《莊子》,「生于陵屯」,即「陵堆」也。[一]《莊子•至樂》「生于陵屯」,釋文引司馬注及《列子•天瑞》「生于陵屯」釋文皆作「屯,阜也」。
白话解释
屯,生长艰难。字形象草木初生的样子。屯然而艰难。字形采用“屮”作边旁,像“屮”贯穿了“一”。这里的“一”,表示大地。 “屮”的尾部弯曲。《易经》上说:“屯,刚柔始交而难生。”
屯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8頁,第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7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9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6頁,第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56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98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48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84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1頁,第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7頁,第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58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428頁【補遺】第1619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162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45頁【崇文】第17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53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65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25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345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59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