妖字概述
〔妖〕字拼音是(yāo),部首是女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妖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女、夭”,五行属火。
〔妖〕字仓颉码是VHK,五笔是VTDY,四角号码是42484,郑码是ZMMG,中文电码是1179,区位码是4993。
〔妖〕字的UNICODE是U+599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934,UTF-32:00005996,UTF-8:E5 A6 96。
〔妖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920,属常用字。
〔妖〕字异体字是䄏、姣、祅、訞、𡝩、𧨶、𩲓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下 部首:女部
武英殿刻本: 第605頁,第1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56頁,第2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92頁,第20字
音《唐韻》:於嬌切;《集韻》:於喬切;《正韻》:伊堯切,𡘋音夭 —— 豔也、媚也。一曰異也、孽也。《左傳・莊十四年》:人棄常則妖興。《前漢・五行志》:殺不以時,有草妖。又,妄聞之氣,發于音聲,有鼓妖;雲風𡘋起而杳㝠,爲夜妖;言之不文,是謂不艾,時則有詩妖。
音又,叶央居切,音於。孔臧〈鴞賦〉:觀之歡然,覽考經書,在德爲祥,棄常爲妖。
音又,叶側呂切,音阻。《前漢・三王敘傳》:怙寵矜功,僭欲失所,私心既霿,牛禍吿妖。
音《說文》:𡝩,巧也。一曰女子笑貌。从女,芺聲。
注解
〔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女部。
〔妖〕字拼音是yā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女、夭。
〔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āo] ⑴ 迷信的人指异于常态而害人的东西⑵ 装束或神态不正派⑶ 媚,艳丽⑷ 邪恶而迷惑人的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於喬切頁碼第5頁,第3字續丁孫
䄏
異體祅
地反物爲䄏也。从示芺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䄏,省作祅。經傳通作妖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於遙反頁碼第36頁,第1行,第2字述
地反物爲䄏也。從示芺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於喬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32頁,第4字許惟賢第13頁,第7字
地反物爲䄏也。
段注《左氏傳》。伯宗曰:天反時爲災。地反物爲妖。民反德爲亂。亂則妖災生。《釋例》曰:此傳地反物惟言妖耳。《洪範・五行傳》則妖孽禍痾眚祥六者。以積漸爲義。按《虫部》云:衣服歌䚻艸木之怪謂之䄏。禽獸蟲蝗之怪謂之𧕏。此葢統言皆謂之䄏。析言則䄏𧕏異也。䄏省作祅。經傳通作妖。
从示。芺聲。
段注於喬切。二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今作𡝩。
此䄏異之正字,今多用𡝩字為之,俗作妖。𡝩,巧也,與此義别。
此䄏異之正字,今多用𡝩(俗作妖)字為之。𡝩,巧也,誼别。
䄏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頁,第1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3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7頁,第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6頁,第1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1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8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01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9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4頁,第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頁,第9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66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56頁【補遺】第16165頁【補編】第1487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225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1頁【崇文】第8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2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10頁,第3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195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29頁,第2字 |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於喬切頁碼第416頁,第20字續丁孫
𡝩
異體妖
巧也。一曰女子笑皃。《詩》曰:「桃之𡝩𡝩。」从女芺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殷喬反頁碼第996頁,第4行,第1字述
巧也。《詩》曰:「桃之𡝩𡝩。」女子笑皃。從女芺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少而速壯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於喬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488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82頁,第10字
巧也。
段注此與䄏各字。今用𡝩爲䄏。非也。
詩曰:桃之𡝩𡝩。女子𥬇皃。
段注《木部》巳偁桃之枖枖矣。此作𡝩𡝩。葢三家詩也。釋爲女子𥬇皃。以明𡝩之別一義。
从女。芺聲。
段注於喬切。二部。俗省作妖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巧也。引申為𡝩艷,
巧也。引申為𡝩艷。
𡝩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23頁,第1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58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8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51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93頁,第2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824頁,第6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075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158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641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28頁,第1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29頁,第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357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204頁【補遺】第1784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227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88頁【崇文】第434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98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522頁,第3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872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155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