墓字详情
墓
墓字概述
〔墓〕字拼音是(mù),部首是土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墓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𡋵”或“莫、土”,五行属木。
〔墓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土,莫声。本义是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,盖土与堆平,不植树者称墓。泛指坟墓。
〔墓〕字仓颉码是TAKG,五笔是AJDF,四角号码是44104,郑码是EKGB,中文电码是1045,区位码是3625。
〔墓〕字的UNICODE是U+589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675,UTF-32:00005893,UTF-8:E5 A2 93。
〔墓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853,属常用字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武英殿刻本: 第554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38頁,第1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70頁,第12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莫故切,音暮。《說文》:丘也。鄭𤣥曰:冢塋之地,孝子所思慕之處。《禮・檀弓》:古不修墓。又,易墓非古也。〈王制〉:墓地不請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,爲之圖,令國民族葬。凡爭墓地,聽其獄訟,帥其屬而巡墓厲。【註】墓厲,謂塋限遮列之處。庶人不封不樹,故不言冢而云墓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凡葬無墳謂之墓,有墳謂之塋。故〈檀弓〉云:墓而不墳。又,平曰墓,封曰冢,高曰墳。
义又,北谷曰墓。《史記・封禪書》:西方神明之墓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䝉晡切,音模。《前漢・班固敘傳》:陵不崇墓。【註】墓音模。
注解
〔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墓〕字拼音是m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莫、土。
〔墓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土,莫声。本义是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,盖土与堆平,不植树者称墓。泛指坟墓。
〔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ù] ⑴ 埋葬死人的地方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莫故切頁碼第456頁,第16字續丁孫
墓
丘也。从土𦶛聲。
附注沈濤古本考:「《御覽》五百五十七《禮儀部》引:『墓,兆域也。』蓋古本如是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莫度反頁碼第1073頁,第2行,第2字述
丘也。從土莫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莫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768頁,第2字許惟賢第1203頁,第5字
丘墓也。
段注墓字今補。丘謂之虛。故曰丘墓。亦曰虛墓。《檀弓》曰虛墓之閒,未施哀於民而民哀是也。《周禮》有《冢人》,有墓大夫。鄭曰:𠣥,封土爲丘壠。象冢而爲之。墓,冢塋之地。孝子所思慕之處。然則丘自其高言。墓自其平言。渾言之則曰丘墓也。墓之言規模也。《方言》。凡葬而無墳謂之墓。所以墓謂之墲。注引漢《劉向》傳初陵之墲。今《漢書》作初陵之橅。
从土。𦱤聲。
段注莫故切。五部。
白话解释
墓,坟丘。字形采用“土”作边旁,“莫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晚出,始見於戰國文字。《說文‧土部》:「丘也。从土、莫聲。」隸變作「墓」。艸頭原從二屮,漢簡隸書猶作「艸」形,漢碑皆隸變省作「艹」。莫字所從「日」形偶爾也寫作「目」形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墓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904頁,第1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65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6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607頁,第9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42頁,第20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013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370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750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885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61頁,第1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83頁,第16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808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302頁【補遺】第1800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668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05頁【崇文】第481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991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570頁,第7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289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56頁,第10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