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字详情

ㄙㄨˋ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土部

13画

10

13画 (塑)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TBG

UAQB

87104

1043

4360

U 5851

UBTF

点、撇、横、竖折/竖弯、竖、撇、撇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

塑字概述

〔塑〕字拼音是(sù),部首是土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塑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朔、土”,五行属土。

〔塑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土,朔( sù )声。本义是用泥土抟成人物形象。

〔塑〕字仓颉码是TBG,五笔是UBTF,四角号码是87104,郑码是UAQB,中文电码是1043,区位码是4360

〔塑〕字的UNICODE是U+585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609,UTF-32:00005851,UTF-8:E5 A1 91。

〔塑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3001,属常用字

〔塑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ㄙㄨˋ

基本解释

〔~性〕柔软,非流质,可任意变形的性质。
〔~料〕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统称,经加热加压而形成的,具有一定形状的材料。
用泥土等做成人、物的形象。~像。泥~木雕。雕~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形声。从土,朔( sù )声。本义:用泥土抟成人物形象。
2.同本义。
model;
明道先生(程颢)坐如泥塑人。 —— 《二程全书·传闻杂记》—— 宋· 苏轼《凤翔八观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》
塑人;塑像;泥塑;面塑。
3.呆愣。
be dumbstruck;
把个公子如同泥塑一般,塑在那里。 —— 《儿女英雄传》
4.垒砌。
build;
但奇妙的是在那堂屋的天井边上塑着一个一连有三口锅的长灶头。 —— 郭沫若《革命春秋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548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235頁,第10

標點整理本: 第167頁,第19

同上(同「塐」)。宋謝顯道曰:明道如泥,塑人及接人,渾是一團和氣。

注解

〔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

〔塑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朔、土

〔塑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土,朔( sù )声。本义是用泥土抟成人物形象。

〔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ù] ⑴ 〔~性〕柔软,非流质,可任意变形的性质。⑵ 〔~料〕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统称,经加热加压而形成的,具有一定形状的材料。⑶ 用泥土等做成人、物的形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