坉字概述
〔坉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tún、dùn),部首是土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坉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土、屯”。
〔坉〕字仓颉码是GPU,五笔是FGBN,四角号码是45117,郑码是BHZI。
〔坉〕字的UNICODE是U+574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345,UTF-32:00005749,UTF-8:E5 9D 89。
〔坉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三级字表中,序号6562。
〔坉〕字异体字是沌、𡉒、𡉫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武英殿刻本: 第525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25頁,第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57頁,第6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徒渾切,音屯。《玉篇》:水不通不可別流。一曰草土填水曰坉,一曰田隴。今西北莊家曰坉子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徒損切,音沌 —— 亦填塞也。
注解
〔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坉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ún、dù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土、屯。
〔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ún] ⑴ 用草袋装土筑墙或堵水。⑵ 田垄。⑶ 寨子。㈡ [dùn] ⑴ 古同“沌”。⑵ 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