圪字详情

ㄍㄜㄧˋ
二级汉字通用字

土部

6画

3

6画 (圪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GON

BMYD

48117

8198

5957

U 572A

FTNN

横、竖、提、撇、横、横折弯钩/横斜钩

圪字概述

〔圪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gē、yì),部首是土部,总笔画是6画

〔圪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土、乞”,五行属土。

〔圪〕字仓颉码是GON,五笔是FTNN,四角号码是48117,郑码是BMYD,中文电码是8198,区位码是5957

〔圪〕字的UNICODE是U+572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314,UTF-32:0000572A,UTF-8:E5 9C AA。

〔圪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3572

〔圪〕字异体字是𡉛𡍡

汉字解释

1ㄍㄜ

基本解释

〔~垯〕➊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,如“泥~~”;➋小土丘,多用于地名(“”均读轻声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土丘,土岗 。
mound;
圪台,圪垛(小山;土丘);圪拉(即坷拉,土块);圪壈(小土岗)
2.[象声词]——
圪登登(牙打颤的声音);圪吵(争吵,议论);。
前缀
〈方〉——与名词结合,多表示叉形、针状、碎粒状或丝状的东西。
槐树圪杈(槐树枝杈);一圪星儿土(一粒土);萝卜圪丝(萝卜丝儿)
助词
与动词结合,多表示动作的继续。
小虫从土里圪拱出来了。

2ㄧˋ

基本解释

同“”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墙高貌。 towering 临冲茀茀,崇墉圪圪。——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 【漢典】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522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223頁,第12

標點整理本: 第155頁,第11

廣韻》:女涉切;《集韻》:逆乙切,𡘋音耴。說文》:牆高貌。

又,《廣韻》:魚迄切;《集韻》:魚乙切,𡘋音疙 —— 高土也。

注解

〔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

〔圪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ē、y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土、乞

〔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ē] ⑴ 〔~垯〕➊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,如“泥~~”;➋小土丘,多用于地名(“垯”均读轻声)。 [yì] ⑴ 同“屹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魚迄切頁碼453頁,第20

𡉛

異體

𡉛牆高皃也。《詩》曰:「崇墉𡉛𡉛。」从土气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其乞反頁碼1065頁,第4行,第2

𡉛牆高皃也。《詩》曰:「崇墉圪圪。」從土气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魚迄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737頁,第2許惟賢1190頁,第2

𡉛牆高皃也。

段注《大雅・皇矣》曰:崇墉言言。傳曰:言言,高大也。又曰:崇墉仡仡。傳曰:仡仡猶言言也。依《說文》本作圪圪。

詩曰:崇墉𡉛𡉛。从土。气聲。

段注魚迄切。十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仡仡、言言,一聲之轉,古言音塞。

圪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97頁,第15字
2陳昌治本第1155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860頁
4說文校箋第602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538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1993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3338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668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860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58頁,第13字
11標注說文第578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4761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3191頁【補遺】第17984頁
14通訓定聲第2276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1193頁【崇文】第4769頁
16說文句讀第1971頁
17章授筆記第564頁,第5字
18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213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247頁,第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