咬字详情
咬
咬字概述
〔咬〕字拼音是(yǎo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咬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口、交”,五行属火。
〔咬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交声。《说文》本从“齿”。本义是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。
〔咬〕字仓颉码是RYCK,五笔是KUQY86,KURY98,四角号码是60048,郑码是JSOO,中文电码是0747,区位码是5007。
〔咬〕字的UNICODE是U+54A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676,UTF-32:000054AC,UTF-8:E5 92 AC。
〔咬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512,属常用字。
〔咬〕字异体字是䶧、嚙、齩、𠸀、𪗡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32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86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4頁,第8字
音《廣韻》:古爻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居肴切,𡘋音交。《玉篇》:鳥聲也。嵆康〈贈秀才入軍〉詩:咬咬黃鳥。《集韻》:通作膠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於交切;《韻會》:幺交切,𡘋音㘭。《廣韻》:淫聲。《集韻》:哇咬,淫聲。
音又,《莊子・齊物論》:宎者咬者。【註】咬,哀切聲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吉巧切,音狡 —— 聲也。又,五巧切,音骲 —— 與齩同,齧骨也。或作䶧、齧。
音又,許介切,音譮 —— 風聲。
注解
〔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咬〕字拼音是yǎ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交。
〔咬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交声。《说文》本从“齿”。本义是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。
〔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ǎo] ⑴ 上下牙对住,压碎或夹住东西⑵ 钳子等夹住或螺丝齿轮等卡住⑶ 喻话说定了不再改变,亦指受责难或审讯时拉扯不相关的人⑷ 狗叫⑸ 正确地读字音,亦指过分地计较字句的意义⑹ 追赶进逼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五巧切頁碼第59頁,第13字續丁孫
齩
異體𪗡、咬
齧骨也。从齒交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俗以鳥鳴之咬為齩齧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五爪反頁碼第170頁,第6行,第3字述
齧骨也。從齒交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五巧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317頁,第9字許惟賢第142頁,第10字
齧骨也。
段注俗以鳥鳴之咬爲齩齧。
从齒。交聲。
段注五巧切。二部。
齩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15頁,第1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70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4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81頁,第8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77頁,第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63頁,第8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456頁,第4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128頁,第3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99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47頁,第17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81頁,第1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615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684頁【補遺】第16388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239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71頁【崇文】第68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32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569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221頁,第14字 |